涤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临床研究
2019-04-06张冲江
张冲江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本研究用涤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治疗风中风后遗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46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男39例,女34例;年龄57~78岁,平均(67.52±3.22)岁;病程1~8个月,平均(4.47±1.10)个月。观察组男37例,女36例;年龄56~79岁,平均(67.60±3.30)岁;病程1~9个月,平均(4.52±1.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相关标准,主症为神识昏蒙、偏瘫、偏身异常、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次症为目偏不瞬、头晕、目眩、饮水发呛;②发病前有先兆症状。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并发症;②糖尿病;③精神病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涤痰祛瘀汤。黄芪50g,丹参、地龙、当归尾各15g,法半夏、胆南星、红花、陈皮、桃仁、僵蚕、石菖蒲各10g,甘草5g。患肢拘挛加钩藤、天麻,下肢瘫软无力加桑寄生,小便失禁加山茱萸、五味子,患肢肿胀加泽泻、茯苓。水煎,去渣留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配合针刺治疗。取合谷、曲池、外关、肩髃、风市、环跳、悬钟、解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言语不利取廉泉、通里,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四白、承浆、阳白,常规消毒,用不锈钢毫针(25号)刺入穴位,留针0.5h。连续治疗1个月。
3 观察指标
用NIHSS[2]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用Barthel量表[4]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表示依赖性越强、自理能力越差。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显效:肢体、语言、肌力均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头部CT或MRI检查脑出血灶完全吸收,脑梗死灶消失。有效:肌力改善至Ⅳ级以上,语言清晰,CT检查脑出血灶吸收70%以上,梗死灶面积缩小。无效:语言、肌力未见改善,梗死灶与出血灶未见缩小。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NIHSS Barthe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3 32.06±5.24 25.62±3.47* 52.07±5.33 69.62±6.27*观察组 73 32.15±5.18 12.27±2.81*△ 51.96±5.27 81.73±7.25*△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4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6%;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3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4.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0,P=0.009)。
6 讨 论
中风病机为脉络瘀阻,气虚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疗应以清痰火,通经络,活血益气为原则。
涤痰祛瘀汤中黄芪益气扶正,法半夏、胆南星、陈皮、石菖蒲化痰理气,丹参、红花、桃仁、当归尾活血化瘀,僵蚕、地龙化瘀通络、行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5]。全方化痰活血并重,使痰浊得化、瘀血得行。针刺可促进血管扩张,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进而改善肢体微循环,提高病灶组织血氧供应,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上下肢神经元功能恢复。尺泽、极泉、委中穴可促进经脉通畅、调和气血,曲池、肩髃、外关、合谷可疏通上肢瘀阻经络,环跳、足三里、风市、悬钟、解溪、昆仑、阳陵泉可促进下肢经络疏通[6]。
用涤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