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化浊法结合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寒湿瘀阻型临床观察

2019-04-06冯秀永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浊法疱疹带状疱疹

王 蓉,冯秀永,林 佳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部,广东 东莞 52371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主要有皮疹出现,且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伴有剧烈疼痛,以成年人多见,部分中老年患者可能遗留神经痛。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指在皮肤表面出现成簇水泡,伴烧灼样疼痛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由风湿毒邪搏于血气,感染疫毒,心肝二经风火、脾肺二经湿热、肝火妄动等发于肌肤之表而致,治疗多以清泻湿热、清肝泻火为主,代表方有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柴胡清肝汤等。我科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尤其年高之人)的特征表现为正气不足。蛇串疮发病多见簇状疱疹,其内渗液,《内经》有“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之语。所以带状疱疹病毒其性也可为寒湿,可称之为“寒湿疹毒”。病因为 外感毒邪(寒湿疹毒),毒邪未清,入里伏于内,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或年老体虚,或适逢过度劳累,或感冒体虚,或常服药物损伤正气之时),外感风寒湿邪引动伏邪,发为本病,毒邪郁于皮肤,可见皮肤水痘或疱疹,郁而化热,可见皮红。在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伤阳,以致阳虚寒凝,致经络不通,余邪未除,痹阻经络可致后遗神经痛。笔者用温阳化浊法结合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寒湿瘀阻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2016年10月到2018年7月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2.5±1.6)岁;病程1~7天,平均(3.15±1.11)天;皮疹分布在面颈部7例、上肢3例、躯干8例、下肢2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0±1.8)岁;病程1~7天,平均(3.11±1.12)天;皮疹分布在面颈部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躯干7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病程7天内,年龄40岁以上,非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有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泼尼松禁忌症。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温阳化浊法结合放血法。①温阳化浊法:以温阳散寒、扶正袪邪,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为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四君子汤,瓜蒌散加减。熟附子10g(先煎0.5h),干姜6g,炙甘草10g,红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5g,白芍15g,麻黄8g,细辛3g,瓜蒌仁15g,瓜蒌皮15g,红花10g,桔梗15g,黄芪30g,全蝎10g,蜈蚣2条,白术20g。发热、口干、口苦加柴胡15g,黄芩10g,石膏30g,大便不通加大黄10g,体质壮实、精神好、苔黄加龙胆草10g、栀子15g,根据发病部位可加入相应的引经药。每日1剂,水煎成450mL,分3次温服。②放血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叩刺疱疹部位使出血,出血后拔火罐10min,放出全部瘀血及疱液,起罐后用消毒纱块擦净局部皮肤渗出物。治疗结束后皮肤常规消毒,保护好患处皮肤,避免挠抓,保持清洁,以防感染。隔日治疗1次。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穿宽大衣裤,防止衣裤窄小而摩擦患处增加疼痛,分散注意力,年老患者让其家属陪伴,协助用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片(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44)0.4g,1日3次,服用5天。醋酸泼尼松片10mg,1日3次,饭后服,服用5天。外擦阿昔洛韦软膏,1日3次。

两组均1周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估止痛效果[2]。用长10cm的直线,从起点到标记处的长度距离即为疼痛强度评分值,让患者标出其目前疼痛所在位置,表示疼痛的程度,两端分别标以0分和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1~3分为少许疼痛,能忍受;4~6分为疼痛明显,尚能忍受;7~10分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影响食欲、睡眠。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3]

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疼痛减轻,皮损部分消退。无效:疼痛无变化,皮损无消退。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 20 4.28±1.39△对照组 20 5.53±2.26

6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脾经湿热内蕴或肝胆郁火,又感湿毒火热之时邪,致肝火妄动,湿热内蕴,侵袭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痹阻经脉,不通则痛。《内经》认为疼痛的主要病机是寒邪凝滞,郁滞气血,气血不通。《素问·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4]《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指出寒邪与阳气亏虚有密切的关系。阳虚生内寒,阳虚之人更易外感寒邪,寒凝气血,郁滞不通,故疼痛。临床医家[5-6]用艾条回旋灸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艾灸具温阳散寒,活血祛邪,化瘀生新的作用。四逆汤温阳散寒:附子有抗炎镇痛,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麻黄附子细辛温经解表,透邪外出。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化湿祛浊。芍药甘草合用酸甘化阴,柔筋止痛。全蝎、蜈蚣活血通络止痛。黄芪祛邪托毒,扶正补气。桔梗取其量大以止痛,《本草经疏》谓其“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根据“盛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以病灶局部刺络放血,令血出邪尽,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腐生新,使邪毒随血而去,阻止病情发展。诸法合用,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活血止痛、调整阴阳之效。

《素问·调经论》谓: “五脏之道皆出经遂,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李可认为皮肤病虽在皮肤,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情志失调则气机郁滞,气滞则血滞,因而致瘀,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调畅情志对治疗疾病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寒、湿、瘀相互夹杂,互为因果,指导患者起居有时,规避风寒,注意保暖,饮食上忌食油腻、寒凉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尤为重要。

温阳化浊法结合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寒湿瘀阻型见效快,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浊法疱疹带状疱疹
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与荧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多维效能分析
健脾化瘀泄浊法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