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地方高校师范生成长成才培育问题探究
2019-04-05龚珺何其鑫
龚珺 何其鑫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下高校师范生的成长成才,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人才资源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背景和要求下,要想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那么立足于此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本文将从新时代下高校培育师范生的意义、现状以及对策研究,从而让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了给国家和社会培育能适应新时代的优秀师范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培育
时代是思想的风向标,指引着行动的实现路径。新思想与新思维,推动制度、理论与文化的创新步伐在新时代下孕育而生。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些不仅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对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要意义,同时也预示了新时代下为高校培养师范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观照下,坚守自身的理论品性与实践韵律,实现教育现代化与特色化发展的愿景,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旨所在。
一、高校培育优秀师范生的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师范生的职业理想
教师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培育一名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民教师,首先,高校需培育师范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运用于实践中,做到言行一致。同时,师范生自身心中也应明确,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一标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新时代下研究高校怎样才能如何培育出优秀的师范生,有利于帮助师范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从而让师范生有意识地肩负起社会责任。
(二)有利于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教师的第一要务是塑造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懂得怎样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更好的体现教育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作用与价值。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培育师范生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以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不仅能影响师范生自身的发展,从更加长远的意义来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大,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这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只有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了解新时代的需求,研究师范生成长成才的途径,才能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才能确保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适应新时代提高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才能使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才能确保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二、高校培育师范生的现状
(一)师范生自身定位不够清晰
现阶段,部分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及其性质不能充分了解,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对于教学技能的重要价值没能正确认识。这不仅是因为高校不明确的培养目标,更是因为师范生不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使师范生在校期间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如逃课、上课不专心、马虎应付作业、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致使师范生在大学期间逐渐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难以了解教师职业的真正魅力所在,这对于高校培养优秀的师范生更是难上加难。想要师范生成长成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需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实现。
(二)高校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手段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恰当的运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对于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的教学手段、方法与理念呈现出单一、落后、保守等缺点。目前高校课堂多使用多媒体、flash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加生动,但是大多老师仍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经常出现不良的课堂氛围,如: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玩手机等。
(三)高校培育师范生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与课程质量设置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主要出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师范生综合知识的培养得不到重视。首先,师范生课程的开设过分偏重学科专业类课程,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过少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极易导致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无计可施”的窘境。尽管,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没有减少,但是该课程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可操作性较低。其次,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资格證考试合格率,暂停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这种功利心极强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师范生的整体专业知识的提高。第二,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日前,我国高校虽然为师范生设置校外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普遍时间较短,且多采取放任式管理,缺乏统一的组织与领导,学生易在见习与实习期间出现纪律松散与懈怠工作的情况。这些将最终导致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缺乏。
(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部分脱节
培养出新时代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培育师范生的最终目标。然而现阶段,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明显差异于中学所需求的师资要求,这是高校师范专业改革的必然面向。以政治师范专业为例,以专题化与板块化为主的中学教材编排,要求高校政治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结构也应以专题教授为主要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线性知识结构教学。其次,传统的政治师范专业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能力为辅的教学模式,而新时代要求下的中学政治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有强劲的实践教学能力。这些都致使高校培育出来的师范生与市场脱节,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三、高校培育优秀师范生的对策
(一)师范生自身要有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理想和信念均属于教师核心政治素养特质的表达。理想是师范生奋斗的目标,信念是对理想的坚定并付诸于行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求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就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信念与信仰。其次,还应把理想信念化成实际行动。仅把理想信念挂在嘴边、停留于知识层面的老师不能称其优秀。更加重要的应是把其化为坚定的行动、走向行的层面。师范生应明白,新时代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在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待自己的职责严肃认真。
(二)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
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步入职场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校应扭转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知的偏差,调动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努力促使师范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技能学习中。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学术沙龙、举办各种专家性质的人文讲座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学科课程。其次,高校还应帮助师范生从入学起,就制定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贯穿于大学四年,落实到实际行动。虽然各高校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还有待加强。所以高校应安排专职老师定期交流,适时调整。帮助师范生少走弯路,及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成为新时代优秀教师。
(三)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陈旧保守的教学理念早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应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素质教育过程之中落实。同时,教育师范生还应树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开展大量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师德精神。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應摆脱传统的“重学术轻能力的”的老套教学模式,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能力为导向。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厅[2015]3号)),高校不再直接认定师范专业教师资格证,而需师范生自身通过统一考试进行。针对这一调整,高校的师范生培养方案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教育类课程,各高校应聘请专业教师或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主讲,而不是由其他专业课老师代行。同时加强师范生的基本能力,比如: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技能、汉字书写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师职业素养、应用文写作技能等。
(五)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首先,应改变高校重专业课程、轻教育课程的现象。增加专业技能培训课程,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加大相应的课时,更要保障课程的质量。其次,高校还应增设与中学教学环境相对接的课程,这可以帮助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或是在早期工作期间,尽早地适应中小学教学环境,使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最优化。同时,也可以加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对于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军,高校应怎样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优秀教师,应怎样才能满足新时代对于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然而,现阶段高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各高校对症下药,同时更需要师范生自身做出不懈的努力。不管新时代如何发展与进步,教师应在价值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守价值引领的本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缝地嵌人到青年成长成才的体制机制中。从而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陈永平.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人民教育,2018(05).
[2] 曹景文,商永林.新时代就业指向下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4).
[3] 刘锋.陕西高校师范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 高宏.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路向与新作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9(02).
[5] 聂好春.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