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019-04-04任乔梁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体小篆笔法

任乔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陆游这两句诗来形容我学习与辅导小篆的经历再合适不过。近期在褚体练习上进入瓶颈期的我,去年恰巧遇到老师在书斋开展篆书课程,于是决心“两线并行”——在精进褚体的基础上,加入篆书基本功练习,这才与小篆的学习与教学结下不解之缘。

小篆具有粗细均匀、涩行紧收的特点,与日常练习中的造型线的运笔规律如出一辙,再加上自己多年学习楷书的功力,本以为“小篆”的书写能够很快上手,可事实却是遇到层层困难。首先,较其他书体而言,小篆的笔画不仅粗细一致,而且相对偏细。一开始总是小心翼翼地刻意提起笔尖,结果常常写的略微有点僵硬,稍不注意便反弹到楷书变化丰富的惯性中去了,直至数次屏气凝神的练习才渐入佳境。其次,小篆圆润温雅,这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转笔、接笔要自然流畅,读帖时多加观察和思考再下笔,避免出现其他书体中的笔法习惯。最不可忽视的是,小篆强调虚实相生,在结构方面要尤为注意“布白”的形状,比如形似三角状,或是倒梯形等等,否则,一旦脱离“格临”的練习方式,直接在仅有方格的作品纸上书写,很容易在结构上出现过密或过疏的问题。

小篆圆起圆收、藏锋逆行,显得格外含蓄蕴藉。当然,初学小篆后,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书写能力,并且领悟到,要带着谦逊的态度在实践中成长,才能在自我提升中一步步把握到其中的精髓与奥秘。

当然,我与小篆的缘分不止于此。作为葡萄牙语专业的准毕业生刚刚返校,偶然接触到中文系朋友推荐来的书法老师急聘信息,经过重重面试后竟摇身一变从学生转变成了老师。第一堂课,我拿来了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楷书及小篆等书体供学生挑选,学生一眼钟情于小篆。学生挑出小篆的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她给了我能与小篆再续前缘的机会。接下来便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切身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起初练习,我观察到学生明明按照正确的笔法结果却总不甚理想,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笔毛不聚拢上。于是,学生请我为她挑选一支适合她练习小篆的新毛笔。以前我一般都是靠书友推荐来买毛笔,因而对于选择何种毛笔的原因了解的并不算全面,但是如今作为老师要替别人挑选并且最好能为学生解释出选择的道理来,这都“逼”着我不得不系统地恶补毛笔选择及保养的相关常识。网络、书籍等参考资料庞杂,首先我要保证其来源的正确性,尽可能筛选出具有权威性的参考标准;其次,为了不占用过多的上课练习时间以及便于学生记忆,我最终选用了笔之四德“齐、尖、圆、健”来展开讲述毛笔常识;第一次在书法课堂上“解惑”,我力求让学生对相关常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于是拿来新旧两支毛笔作对比,将提前对着镜子练习若干遍的“教案”循循善诱地讲述出来。这样讲一遍下来,再遇到“什么情况下该换毛笔?”“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笔?”……这类问题我也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老师是学生的标杆。随后几节课,一边进行小篆基本功练习,一边穿插讲书法小故事。为了给学生做好笔法示范,我必然要确保自己每一个笔画的精准度,这无疑成了我水平提高的动力之一。我教的这位学生好奇心很强,在课堂练习中间,我穿插了书法小故事,比如智永和尚“铁门槛”“退笔冢”等典故。同样,为了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即兴问题,我在筛选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来龙去脉梳理清楚,而且要浏览相关的历史背景。我并不是书法专业出身,不曾系统地学习过书法理论,我深知这也是阻碍我分析各种书体内在联系的原因之一。

因此,书法故事备课的过程,是给自己补课充电的过程,也是督促自己修炼为一名合格的书法学习者的过程,更是努力成为优秀书法老师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辅导学生和练习小篆的经历激励着我在2019春节期间去姥姥家依然带着笔墨纸砚坚持每日练习后拍照发到指定的微信群,争取在技法上比学生成长得更快更好,我的毕业论文也将在此基础上完成,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够趁此机会静心梳理和领会书法理论,在“自反”后的一次次实践中实现“自强”。

猜你喜欢

书体小篆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宋伯军小篆作品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