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旅馆里的日与夜

2019-04-04

记者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刘洋教学楼考研

许多人认为,考研就是一种这样的诱惑一只要功夫下得深,就能换城市、换人脉、换履历,完成对渺茫人生的一场小型自救。所以,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都有人孤注一掷,拼搏一把。对茫茫考研者而言,不拼真的不行。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85万,淘汰率飙升至75%,有媒体形容为“史上最难考研季”。

某高校南门对面的社区之中挤满了出租屋。这里紧靠大学,蹭教室方便,考试消息灵通,几乎每家每户都常年驻扎着考研生,因此也有人叫它“考研旅馆”。“考研旅馆”的价位依据空间与环境不同,从月租几百的破旧床位到四五千元的整租“豪宅”应有尽有。

夏天,刘洋花一千块租了群租房的一个床位。房间跟大学宿舍差不多,十几平米的屋子挤了两张上下铺,中间过道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这是考研生最常见的住宿标准。

刚搬进来的时候,屋里的水管漏水,宿舍每天都在上演“水上漂”。到了冬天,水管是修好了,可他发现房间里的暖气基本不热,洗澡水也隔三差五变成冷水。

今年已经是刘洋的“二战”了。

由于大学读的计算机并不是喜欢的专业,他决定跨专业考研。这意味着专业课备考的难度指数提升。大四考研失败后,刘洋在家人的支持下,决定放弃工作再试一次。

在“考研旅馆”,“二战”其实已经是稀松平常。然而无论是“一战”还是“八战”,考研生们最常提及的共同感受,都是孤独。比起高考的群体作战,考研是一场漫长的单打独斗。人们热衷于投入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回报的事情,但考研却是漫长、枯燥而结果可能又不尽人意的过程。

刘洋坦言,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的失败,总让他想起“一战”失败时的场景:身边的同学都在为毕业欢呼雀跃,只有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跟那时的孤独感相比,其实现在考研的孤独都不算什么。”

他给自己定了个期限,要是今年再考不上,他就认命,安心找份工作,不再啃老。

苦中作乐的时候也有。

一天晚上,我去他们宿舍,撞见刘洋的上铺文钊把洗脚水打翻了,他在楼道杂物堆里翻了许久,终于找出一条僵硬发臭的拖把,径直拿回宿舍“划”地。

“划”完地,文钊又重新打了洗脚水,若无其事地开始吃夜宵——老干妈就馒头。

“我的考研生活就是老干妈的味道。红油渗馒头里,香。”

考研江湖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高考考智力,考研考毅力”。这从刘洋的作息就能略窥一二。

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7点准时到达教学楼,上午复习专业课,下午晚上学数学、政治和英语,吃饭就点外卖,一天都不用动窝。晚上教学楼熄灯后,在操场慢跑半个小时,就是他一天中最长的放松时间。

出租屋、自习室、操场三点一线,如此日复一日。

这是一种在各大高校通行的“考研作息”——起得比普通学生早,学习结束得比自习室关门晚,甚至连洗头都嫌浪费时间。

不知是何时开始的“传统”,包括刘洋在内的考研生大多选择到教学楼的三楼自习,俨然组成了一个“大班级”。在这个群体里,勤奋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大家最常相互打听的就是学习时长,而学习时间超长的人会被“封神”。

王珩是被推举出的一位考研“大神”,每天待机17小时,其中至少16小时都在学习,相当于两个法定工作日时长。

她是在媒体行业工作一年后,决定辞职考研的:“生活中有无处不在的歧视,唯有让自己站在歧视链更高的位置才行。”

决定背水一战后,这位身材瘦小的湖南女孩买了一本小日历,把未来的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都纳人了计划,并强迫自己按计划执行。

不过王珩并不认为,她的生活中只有学习。证据是在她的计划本上,至少“见缝插针”地出现过两场电影,分别是《碟中谍6》和《我不是药神》。

前者是因为她是“阿汤哥”的追星女孩,后者则是因为,她听说片子社会意义很深刻,寻思着也许是考研热点。

在激烈的考研之路上,竞争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

网上流传着寻找“研友”的几种法则,其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找考同校同专业的同学。因为热门专业的录取名额少则只有十几个,同专业报考者陷入的几乎都是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有一天,王珩放在公共储物柜的教材不翼而飞了。那是一本補习班上的内部教材。为了得到这本教材和其他资源,她曾狠下心交了两万多的报名费。从那以后,王珩每天临走存书时,都会在书上面放一个笔记本挡住封面,以防再次“被盯上”。

教材可以遮挡,不过长期驻扎的痕迹却难以隐藏。

当一些本校学生发现,教学楼三楼自习区几乎被“考研大军”占领,他们本能地感到了外来者入侵的威胁。为了消除“占座”,学校曾在每个桌子上都贴了通知,规定“半个小时内不使用就当做无主物品进行清理”。

因此,有本校学生在考研论坛“下战书”,建议成立“反占座志愿者联盟”,专门清理教学楼三层(也就是考研者聚集区)超过半小时没人用的桌面。

这些细微的领地意识仿佛一纸无声的“判决书”——不管在教学楼驻扎多少日夜,只要没得到那张“神圣”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将永远是这里的异乡人。

随着考试临近,生活变成在斗志昂扬与心态崩溃中交错前行。

辞职考研的张蕾竭力维持着心态稳定。

她记得有个“研友”曾说,“决定风雨兼程的人,必是蓬头垢面的。”没想到一语成谶。半年来,面容姣好的她顾不上打扮,体重从90斤飙到了120斤。这让她自嘲:

“我大学一室友,孩子都生了,我却还没谈过恋爱。”

可是离考研还有一个月时,每天跟张蕾一起学习的研友突然宣布退出,这让她负能量爆棚。

备考时,研友曾经为了集中精力,先是把QQ和微信都卸载了,后来索性连手机都不充电了。

再后来,朋友说她心里承受不住,回老家找工作了。

张蕾仍然清晰地记得,听到消息的时候,她正复习到第235页。当晚,那页书被她的泪水泡皱了。

“想到接下来的路要一个人走完,我真觉得自己也熬不下去了。”

每每复习不下去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上考研论坛。那是考研生抱团取暖的地方,随便打开一页就会看见考研的种种“并发症”。除此之外,论坛里还屡屡出现“考前被分手”的惨剧,唯一的安慰就是化悲愤为动力的话语:“只要考上好学校,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人!”

考研是否真的能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呢?

当昔日的同学们纷纷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而自己仍租住在不到10平米的群租房,为了浴血重生日复一日地枯坐在台灯下,再坚定的梦想,也会产生自我怀疑。

年复一年,有的青年熬成了中年,仍在坚持屡败屡战,笃信“一旦认命才是真的输了”。在走上考场的前一天,那些孤独的考研者,在考研论坛里说着吉利话,互道了晚安。

对很多人来说,这也许是刻骨铭心的一晚。

不过在去年已经被录取的张浩眼里,之前的考研生涯,已经变得有些样貌模糊,唯一确定的一点是:

“我希望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样一段经历了。”

猜你喜欢

刘洋教学楼考研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5S管理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创新及应用
刘洋作品
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
一人分饰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