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理念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2019-04-04孟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溶栓下肢血栓

孟雅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江苏南通 226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众多,而该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旦并发肺栓塞极易诱发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引起广泛的临床重视。目前临床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众多,其中介入溶栓治疗应用极为广泛,并且效果较好,而在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1-2]。无缝隙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该研究通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为研究时段,对该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无缝隙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男20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在20~71岁,平均年龄为(41.26±3.51)岁;左侧下肢 13例,右侧下肢 19例。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为(41.20±3.49)岁;左侧下肢 15例,右侧下肢17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介入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符合介入溶栓的适应证,排除禁忌证患者。治疗前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应给予排除。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临床医师的意见为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服务,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完成治疗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指导,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首先探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了漏洞,制订积极的护理计划,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前3 d~1周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制动,患者长期卧床,加上肢体肿胀和疼痛感受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给予患者同情和理解,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3]。另外也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2)体位护理:在手术前需要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将患侧肢体抬高于心脏20~30 cm,指导患者膝关节弯曲,禁止患者对患侧肢体进行热敷、按摩,以免引起皮肤表面破溃或造成血栓脱落。对于已经出现皮肤破溃的患者,可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对于存在明显的水疱者,可采用注射器抽吸后,采用2%的呋喃西林溶液持续湿敷,对于已经出现感染、化脓者可先用双氧水清洗,随后采用2%的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对于伴有严重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对于伴有严重失眠的患者,可使用适量镇静药物。手术前3 d做好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3)病情监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持续性监测,观测患者的皮肤颜色、皮温感觉及运动状况,积极预防肺栓塞。

1.2.2 术中护理 准备好相关的急救药品及设备,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输注500 mL的平衡液,连接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手术过程中配合医师完成相关操作。

1.2.3 术后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需要监测股静脉穿刺部位留置管情况,积极预防留置管脱落阻塞或移位,保持血管畅通,确保溶栓药物能够稳定的输出到体内,每日定期更换敷料,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操作,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水肿,积极预防感染。(2)皮肤护理:要保持患处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同时也要做好个人卫生护理,由于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因此需要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引起皮肤受损,出现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还需要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对于皮肤破损应使用2%的呋喃西林湿敷,也可使用约束带,预防导管脱落或血肿形成[4]。(3)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记录患者的皮温变化以及运动感觉情况,定期测量患者的肢体平面周径,对于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并给予有效的处理[5]。(4)拔鞘后护理:拔鞘时需要保证无菌操作,由压力带进行加压包扎,弹力带应保持适宜的松紧度,预防伤口出血和血栓再次形成,在使用弹力绷带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局部出血、局部血肿、脏器出血)、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极高的临床发病率,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不正常凝结,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可能会出现诸如疼痛、肢体功能障碍、肿胀等一系列症状,并且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极易形成肺栓塞,增加患者的致死风险。目前临床上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中央型、混合型和周围型,其中以周围型尾号最小,中央型和混合型的危害性更大。导管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该疗法无论在安全性和时效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使用量,进而减少机体内脏组织的出血发生率,并且介入溶栓治疗能够提升血管的完全再通率,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减少复发率。有部分学者在临床报道中指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率,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6-7]。

然而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如出血、肺栓塞、血栓复发等,因此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前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协助临床医师完成介入溶栓治疗,常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术后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密切观测导管的相关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对已经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局部出血、局部血肿、脏器出血)、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无缝隙护理干预更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溶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