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对比

2019-04-04赵英蓓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瑞替普尿激酶溶栓

赵英蓓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

临床上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好发于患者左侧肢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因诸多,单侧或者双侧下肢水炎、水肿、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继发性静脉曲张等是本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分析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起病急骤,应及时开展对症治疗,避免形成肺动脉血栓,避免患者因后遗症及并发症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该组研究课题是对比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使用瑞替普酶、尿激酶的效果,以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段,入组6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该院随机抽取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知情同意,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均分,31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 15∶16,年龄 24~69 岁,中位年龄 43.6 岁,发病时间3~10 d,中位发病时间5.5 d,左下肢、右下肢患病患者例数分别是29例、2例;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 14∶17,年龄 25~68 岁,中位年龄 43.5 岁,发病时间2~9 d,中位发病时间5.3 d,左下肢、右下肢患病患者例数分别是28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者造影时按照患肢静脉顺行方向,头低脚高位,脚高30°,使用橡胶止血带在患者患肢踝关节上方10~20 cm位置进行扎带止血,避免静脉回流。

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行尿激酶治疗:将30万U尿激酶混合40 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实施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1 h,3次/d,用药后,给予患者实施凝血检查,根据结果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纳入实验组的患者行瑞替普酶治疗:将18 mg瑞替普酶混合40 mL生理盐水后,给予患者实施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1 h,2次/d,间隔12 h。

1.3 效果评定

治疗后,患者患侧肢体症状消失,皮肤异常色泽基本消失,对比健侧肢体,腿径差在1 cm以内,静脉造影通畅度在80%以上,判定基本治愈;患者患侧肢体症状改善,对比健侧肢体,腿径差在1 cm以上,静脉造影通畅度50%~80%,判定好转;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总有效率=100.00%与无效率之差。溶栓后血管管径是原管径的2/3及以上,判定一级,1/3及以上,判定二级,1/3以下,判定三级。

1.4 统计方法

根据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 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总有效率、大小腿腿径减少幅度、溶栓时间、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血管通畅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穿刺点出血、血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表 3。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及大小腿腿径减少幅度、溶栓时间、不良反应对比

表3 2组患者血管通畅度对比[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血液不正常凝结后堵塞患者下肢深静脉,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主要包括血液长时间高凝、血液流动缓慢、静脉壁损伤等,下肢肿胀疼痛及皮肤张力高是主要临床症状[3],指压患者患肢皮肤,可见明显凹陷,患者自述行走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可见水泡,及时诊治可有效避免患者截肢。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来说,血栓可自静脉壁脱落并随着患者血液流动,进入患者肺动脉并导致肺栓塞发生,后期患者可发生静脉反流及瓣膜损坏,最终导致患者静脉曲张[4],患者下肢皮肤可出现静脉性溃疡且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能丧失劳动力,严重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家庭负担大大增加。分析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症状,不够明显,漏诊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本病患者进行了大量研讨。

目前,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时,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导管溶栓、手术去栓及系统溶栓。手术去栓可增加患者静脉壁损伤并形成更多血栓,因此,手术取栓适应证是肢体趋于坏疽、形成广泛性血栓患者[5]。一般情况下,临床采用抗凝、溶栓结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瑞替普酶,均可将纤维酶原激活,对血栓中纤维蛋白溶解并最终崩解血栓,促使堵塞血管通畅,通过足背静脉滴注促使药物快速到达血栓部位,促使血栓部位获得高药物浓度[6],直接作用于血栓,可获得良好溶栓效果,溶栓速度较快,安全性高。

尿激酶可高效亲和及水解FBG,基本不会对纤维蛋白产生作用,可迅速溶解新鲜血栓,不具备抗原性,但是,选择性较差,不具有靶向性[7],需要多次给药。瑞替普酶去除了与肝内灭活相关结构,半衰期较长,给予患者静脉推注,血浆半衰期13~16 min,纤维蛋白选择性较强,渗透性溶栓,可从外到内将血栓逐步完全溶解。分析得出,对比尿激酶,瑞替普酶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更强,特异性明显,半衰期较短,可针对、快速激活大量纤溶酶原并将血栓迅速溶解,干扰患者全身程度较小。

该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大小腿腿径减少幅度、溶栓时间、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血管通畅度均明显改善。结果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使用瑞替普酶,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使用瑞替普酶的效果更为确切,在大小腿腿径减少幅度、溶栓时间、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血管通畅度方面,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值得临床推荐。后续临床探讨中,应采取大样本实验,促使该组研究临床代表性更强。

猜你喜欢

瑞替普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