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空闲时间利用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2019-04-04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实行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活与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的利用关系着兴趣爱好培养、素质精神的塑造和文化底蕴的积累,同时也是影响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大学校园内,自主时间较多,但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弥足珍贵,需要的是把这些空闲琐碎的时间加以利用,产出有形或是潜移默化的“价值”。
与义务教育相比较,小学初中更大比重是在于知识文化普及和基础知识的积累,以知识传递知识为主要形式,空闲时间往往由家庭和学校引导利用;到了高中,以知识来培养逻辑为主要形式,补习和上课占用了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由于我国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区别①,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导致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不具有主动研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八成左右的学生愿意接受简单的学习任务,主要依靠相关资料和移动网络,不愿意花费空闲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并未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单方面的接受课堂上教师讲解,死记知识被动学习,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入,缺乏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和经历。②
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目的在于改变原有不同专业学生对空闲时间管理存在的盲目性。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将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性质明确分类,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影响大学生空闲时间利用研究的准确性。例如理工类专业与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差距较大,在专业学习上不具有完全的对比性,而学生在对应专业上的投入无法简单地用时间多少进行衡量,对空闲时间利用的调查研究存在干扰。
一、大学生空闲时间利用情况
图1 大学生空闲时间利用现状 图2 空闲时间合理利用的态度
通过对我校5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图1可知,把空闲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在读书馆借阅书籍和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占调查对象的44%,也有大部分同学将闲余时间和睡眠时间用在玩手机和游戏上,缺乏对空闲时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部分同学则将空闲时间投放在参加社团兴趣活动、团委学生会事务安排、体育锻炼、与朋友交谈以及放松休息等。
二、大学生对空闲时间合理利用的态度
数据分析由图2可知,能接受自己的空闲时间被学校或家长安排的同学占少数,课外辅导培训等选择的出现莫过于是因为自控力的不足需要“他人”的介入来监督完成预定目标;而近54%的学生接受同学朋友的监督;超过85%的大学生更愿意自己主动规划空闲时间。
三、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
(一)空闲时间合理利用的满意因素
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的出发点之一是成就感,安世遨③基于激励的价值分析,以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指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他们的成就意识和自我实现心理意识强烈,因此,成就和自我实现激励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④;在对我校的调查中近72%的同学希望通过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主动规划生活安排,无论是加强专业学习或是对知识的查缺补漏,还是通过社会实践开拓自身视野寻找机遇,或者是个人兴趣培养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时间管理倾向⑤也是空闲时间得以合理利用的满意因素之一,例如在同一时间段,有的学生想玩游戏放松,有的学生想参与社团活动,而这样的选择往往取决于自己对时间的管控能力和驾驭时间倾向性来达到预期目的。
(二)空闲时间利用的不满意因素
大学的学习会塑造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发现机遇,主动采取对策,而这样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时间管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周围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例如遇到挫折时,大部分人会闷闷不乐选择发呆睡觉,或者通过一些解压的方式进行宣泄。
四、总结
总之,基于双因素理论从满意和不满两个主要角度,排除专业性质和专业设置的干扰因素,从大学定位、学生心理、年龄结构、时间倾向性、自我成就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对闲余时间的态度倾向于自我约束和主动管理时间,动机和选择更多是专业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通过参与兴趣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或者以游戏或休息的方式选择放松。
【注释】
①马鑫岩.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4):179-180.
②睢瑞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7):166-168.
③安世遨.浅谈大学生的成就与自我实现激励[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④曾宪义,李化树.大学生自我成就感研究述评[J].文史博览(理论),2013(11):58-60.
⑤应佳.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