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加入合作社意愿分析
——以高密市雷家庄村为例

2019-04-04江文斌

江西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员农户农产品

杨 光 江文斌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1 问题的提出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合作社在全国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7月,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201.7万家,合作社覆盖面稳步扩大。在中国,平均每个村就有3家合作社,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占全国农户的48.8%。合作社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还有许多农民仍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加入合作社。下面通过对山东省高密市雷家庄村的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就影响农民加入合作社意愿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致力于探讨影响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农民的入社率。

2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数据是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利用2018年暑期赴高密市雷家庄村社会实践调查所得。由于被访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采取访谈式问卷。对村内120余户常驻农户进行普查,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达93.3%。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 由于高密市雷家庄村产业基础薄弱,无特色经济,村集体准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调查数据(见表1)显示,超过半数的农民(54.08%)愿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作用已被多数人认可。仍有部分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45.92%),表示对加入合作社作用持观望态度。

表1 农民加入合作社意愿调查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农民认识到了合作社相对于独自经营农业的优越性,并愿意加入合作社。但还是有农民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加入合作社,下面就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从两方面进行讨论。

3.2 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 通过对愿意加入合作社的53位农民进一步分析以及数据整理得到表2。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其中,共同购买生产资料占到首位,占被调查人数的94.34%。结果显示,农民首先考虑的是种地成本问题,合作社可以将农户集中起来,发挥规模采购的优势,社员可以从合作社获得低价的种子、肥料、饲料和农机租赁服务,农民可以通过短期内降低成本来获取经济效益。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排在第2位的是合作社可以增强农产品议价能力,有44人(83.02%)选择此项。单独农户出售农产品价格低,毫无议价能力,全凭收购商定价。农产品贸易市场对于小规模农户来说交易成本高[1]。而合作社可以将社员的农产品统一出售,规模出售使合作社的社员有选择销售渠道和议价的能力,可以让农民获得高于单独出售农产品的价格,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

表2 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36位农民(67.92%)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另一项重要原因。由于农民和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农产品渠道少,除了少部分农民选择粮管所出售农产品,大部分农民的产品销售渠道还是进村收购商。剩余部分农民不知道且没有能力选择其他合适的销售渠道。而加入合作社后农民以合作社为依托对农产品进行集体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开销路。可以通过与各大农贸市场交易、农超对接、开展电商等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销售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2]。

在其他选项中,农民希望合作社能提供农技指导,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产品产量的问题,并获得市场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也是一些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但是由于农民没有长远意识,在重视程度上远不及“共同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强农产品议价能力”等因素。

3.3 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 通过对愿意加入合作社的45位农民进一步分析以及数据整理得到表3。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信息不畅通,仍有很多人不了解合作社。提到合作社,许多人表示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还有很多农民想到的是曾经的“合作化”“集体经济”,将现在的合作社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合作化时期的合作社混淆,缺乏对合作社的认知,从根本上切断了一些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道路[3]。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80%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

表3 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

由于农业贸易条件的恶化及比较利益的下降使得农户兼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农户直接放弃了农业种植,选择外出打工[4]。这使得一部分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经营,认为加入合作社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效益并不如外出务工。农户兼业化程度高是31位农民(68.89%)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26位农民(57.78%)对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持反对意见,一些种地能手认为合作社里的社员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农民应承担更小的风险,共同承担风险是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加入合作社后风险因素增加,由于缺乏资金,难以承受风险带来的损失[5]。

被调查村庄老龄化程度高,年龄超过50岁的农民占到村内经营农业的人员的81.82%,在长期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单独农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农民认为单独经营才是规范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愿意寻求改变,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民表示没有精力和能力学习和参与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共有23位农民(51.11%)因不想改变现状而不愿意加入合作社。一些耕地面积少、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肯定了合作社的作用,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加入合作社能带来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19位农民(42.22%)表示不愿意再为少部分利益而耗费精力加入合作社。

4 促进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建议

根据农民加入合作社意愿分析结果,得到了农民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内在因素。为了让更多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更好地实现增收目标,对提高农民入社率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认识水平 由村委和合作社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小组,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采取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组织观看合作社建设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另一方面,将村庄附近区域内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为作为案例宣传,组织村民参观、学习,纠正农民对合作社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合作社的先进性。

4.2 加强土地流转,增加非社员业务 通过整合村内耕地资源解决农户兼业化程度高和经营规模小的问题,引导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托管或流转给合作社。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使农民加入合作社不影响从事非农化工作。增加开展非社员业务,为非社员提供购买生产资料、学习农业技术、提供工作岗位等服务,提高合作社收益的同时解决合作社劳动力问题。开展社内劳动互助,构建社员、托管、流转和非社员业务的利益联结机制。

4.3 强化示范引领,强化产业带动 针对农民怕风险的问题,合作社可以通过转变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等方式来解决。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选取一两种经济作物,实行“六统一”的生产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对外寻找经销商承接订单,解决社员农产品销售问题;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社员收入,强化合作社的示范作用。

4.4 出资方式多样,增强利益联结 农民因规模经营小、土地面积小而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可以通过多种出资方式解决。农民加入合作社可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也可以用货币、实物、或者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出资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入社率,而且可以增强农民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将合作社与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社员农户农产品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产品争奇斗艳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