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SR模型的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2019-04-04王炳钢刘向晖

江西农业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疆文明指标

王炳钢,刘向晖

(1.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将生态文明放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理生态问题的意志和决心;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并将其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也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诸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探寻主要的制约因素,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设计了包括134个指标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能够揭示生态环境受到压力与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2]。但该体系存在数目过多,不同指标领域分布不均以及界定不清的问题,通适性不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运用36个指标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全国31个省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和分析[3]。候鹏等[4]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比研究了全球60个国家(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加强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施生旭[5]通过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适用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共计5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钱敏蕾等[6]运用PSR模型建立了以特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为转型期特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柴琪宸等[7]通过最优化指数及统一度指数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评价问题。孔雷等[8]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含27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并以普洱市各县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存在部分指标难以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取的问题。杨红娟等[9]以生态经济、生态保障、生态承载、生态环境和生态意识为依托,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包含30项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由此可见,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已涵盖多个层面,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且由于地缘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敏感的特点,所承受的环境压力也更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应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各子系统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能够为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及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

1.1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20世纪80年代末期,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由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并广泛用于评价环境状况[10]。PSR框架模型是在环境指标的构建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够通过各项有关生态环境的指标直观地反映出生态环境压力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通过政策手段来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因而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各项环境目标密切相关[4,11-12]。PSR模型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PSR模型框架图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的基本要求,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认为生态压力系统、生态状态系统和生态响应系统主要应包含如下内容。

生态压力系统(P):此部分内容主要由能够反映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以及社会活动几个方面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的指标所构成。如果区域内人口基数过大、增长率高,将会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态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而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可以体现国土开发强度和土地承载力水平。生态资源方面的压力可以从单位GDP能耗、人均资源消耗量方面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上述指标数值过高,则说明此地区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较低,而公众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当地公共交通承运能力也将影响到生态环境承受压力的大小。

生态状态系统(S):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和谐的社会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生态状态的主要方面,所以本系统由下述内容的相关指标构成。工业SO2、工业NOX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排放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空气质量的优劣,污水排放量则是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以及建成区绿地率等绿化指标可以较好地体现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资源禀赋、建设情况以及环保意识[13]。第二产业占比越高,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的需求及依赖程度越高,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为蕴含,相互促进[14],所以民生建设情况也是衡量生态状态的重要指标。

生态响应系统(R):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对面源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此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态环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中资金投入方面主要由能够反映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投资强度的具体指标所构成。而工业、生活废物的处理和重复利用既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又可以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是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相关指标值的大小也是反映当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以上述各子系统分析为基础,结合新疆实际,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以及导向性原则,参照国家生态建设相关文件的具体指标及要求,并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设计构建了基于PSR模型架构特点的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生态压力、生态状态以及生态响应构成的要素层,由经济、人口、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构成的准则层以及28项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层,其中正向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逆向指标则起到消极作用(表1)。

表1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数据的来源 评价体系所选取的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生态治理类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2017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新疆政府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其他具有所需内容的相关文件,其中也有部分城建数据来源于《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以及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数据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可以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提供有力支撑。

2.1.2 数据的处理方法 (1)指标的无量纲化。为了方便不同类型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不受其单位的限制,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无量纲化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用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化处理方法。转化公式如下:

(2)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有很多种确定方法,本文采用较为客观的变异系数法,通过计算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变化。计算公式为:

(3)评价值的确定。将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可以得到要素层各个系统的评价值。而将评价值进行百分制得分转换能够更为直观地表现2012~2016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变化趋势。其公式为:

式中:Fi为百分制转化之后的评价值,Ki为各系统的评价值。

(4)PSR框架下的系统协调度测算。PSR模型体现了生态压力、生态健康程度以及生态治理在一定时期互为影响关系,通过引入协调度函数,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生态文明建设中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与总体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2.2 评价结果与分析

2.2.1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 表2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评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2~2016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并且增长势头明显,在2016年已经达到70.49分,这也体现了在新疆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共同推动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其中生态状态系统和生态响应系统的发展比较稳定,尤其是生态状态系统,以2014年为节点,得到大幅提升,说明新疆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治理成效明显。但是生态压力系统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虽然幅度不大,但也说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仍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能松懈。

表2 2012~2016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值

2.2.2 生态压力系统评价 从生态压力系统来看,2012~2016年新疆生态压力指数虽然总体趋于平稳,但期间一直处于小幅增减的态势。2012~2014年压力指数经历了从增长到下降的过程,并且2014年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之后以此为节点,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60分以上的年限只有2012和2013年,其他年份仍然处于60分以下水平,说明新疆生态压力系统仍然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加强应对。通过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对压力系统影响较大的主要来自于资源和社会2个方面的相关指标。单位GDP能耗逐年升高,能源消耗量大,重复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私人汽车保有量的跳跃式增长,亦加重了资源压力和污染情况;人均耕地面积的连续下降,则与水土流失和耕地质量的退化具有直接关联。上述情况给新疆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带来了较大压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2.3 生态状态系统评价 从生态状态系统看,只有2012~2013年略有下降,从2013年之后,生态状态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各项指标指数提升明显,2014~2015年分值从50.34分快速跃升到66.32分,2016年更是达到73.67分,总体呈现出非常积极的发展态势,这与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来,新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并对重污染行业实行一系列限排政策是分不开的。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走低,其中氮氧化物、SO2排量在2016年得到大幅下降,较2015年同比降低幅度分别达到49.5%和38.2%,进步明显;第二产业贡献率呈现连续走低的态势,说明调整产业结构已得到相应重视,并且成效也已有所显现;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步提升,这也表明新疆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的改善,不断提高绿化水平;恩格尔系数连年走低,降幅达12%,卫生医疗环境持续改善,失业率维持在3.3%左右的较低水准,这也体现了新疆民生建设的向好发展,对于促进生态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2.4 生态响应系统评价 从生态响应系统来看,虽然2015年相较2014年有小幅下降,但并不影响总体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且2014年及之后年份评分均达到60分以上,这离不开政府及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各项指标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生态治理与环境改善的投资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管理固定投资2016年相较2012年提升了4倍,而R&D经费的GDP占比不断上涨,体现了新疆对于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重视。新疆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投资强度增长近40%,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使沙土化和荒漠化得到遏制。同时,随着新疆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2016年分别为85.7%和96.45%,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能力有待加强。这些都反映出近年来新疆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所做出的努力,但是通过具体指标的数据来看,很多方面距离高水平发展仍然具有明显差距。

3 优化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3.1 调整考核体制,建立绿色绩效

政府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主体,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将生态健康、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环保理念等能够直观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并加大其在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使之成为考核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对于考核结果,要成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且要实行生态环境考核一票否决制,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行为要终身追责,从而有效调动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绿色政绩观念深入融合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3.2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理念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新疆的能源消耗水平仍然很高,对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还很深,所以要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加快转变原有发展理念,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及生产方式的转变。(1)对于污染大、能耗高的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要尽快摒弃,将发展重心放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加速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体系,对于高污染产业要严格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并且要提高项目准入标准,禁止污染企业入驻;同时要大力发掘自然优势,加强旅游产业宣传,打造旅游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崛起。(2)要坚持用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生产建设活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调整一次能源利用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强度,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3.3 强化投资保障,拓宽融资渠道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就难以保证环保设施的建设以及物力、人力的及时跟进。2014年之后新疆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投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缩减,对于环境问题的控制和改善是不利的,所以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建立生态环保专项投资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资金投入的持续与稳定。目前,新疆用于生态环保的投资基本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所以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对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需要通过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建立环保基金、发展绿色金融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的参与,从而促进资金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的生态环保资金筹措机制。并且要确保资金分配科学合理,能够向防治污染重点领域倾斜,并与各项任务目标相匹配,避免资金投入的重复浪费。

3.4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新疆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度虽然较高,但是认知度和践行度方面仍然欠缺。这就要求政府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大生态环保理念以及环境法治方面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弘扬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舆论环境,从而达到强化公众生态意识和行为自觉性的目的。要积极构建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搭建平台并提供保障,通过政策倾斜,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投身环保公益活动,同时要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政民共建。

3.5 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法治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仅仅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保障。(1)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梳理原有规章制度,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以国家法律为依托,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细则及规定,明确生态环境执法权限以及权责关系,做到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指导和授权下进行。(2)在执法过程中,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重拳打击,大幅提升生态违法成本,坚决惩处责任人,维护法律权威。同时,要强化生态反腐力度,对于故意放纵、违法不纠的公职人员要严肃处理,敢于触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对于任何妄图从中谋取私利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扫清障碍。

4 结论

(1)结合PSR模型的特点,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变异系数法为各系统指标赋权,有利于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计算各系统得分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新疆在一定时段内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发展变化趋势,便于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水平,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

(2)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近年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环境污染得到明显控制,资源禀赋稳步提升,整体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任务繁重的现实情况,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深远,虽然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遗留问题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资源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情况还很严峻,而公众的低碳节能环保意识亦显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同时要注重各系统的统筹协调发展,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总而言之,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有一丝松懈。

猜你喜欢

新疆文明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请文明演绎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漫说文明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