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2019-04-04李硕李成华靳温
李硕,李成华,靳温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以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及放射痛为常见临床表现,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2]。在本病的诊疗过程中,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对于AMI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4]。目前我院临床可用于AMI早期诊断的化验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等多种,但各项指标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5,6]。为可更为准确的早期诊断AMI,本研究将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联合应用,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就诊于辛集市第一医院,疑似诊断为AMI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未成年组(年龄<18岁)、中青年组(18~60岁)及老年组(年龄>60岁)三组。未成年组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中青组5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老年组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需符合本研究的入选及排除标准。
1.2 入选标准 ①存在胸闷、胸痛、心悸等AMI常见临床症状;②年龄15~75岁;③同意接受CKMB质量检测、CK-MB活性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④研究方案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陈旧性心肌梗塞者;②存在意识障碍者;③存在风湿免疫疾病者;④存在肌肉损伤或相关疾病者;⑤存在先天性性心脏疾病者;⑥存在脑血管疾病者;⑦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1.4 观察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立即抽取肘静脉血,进行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其中以免疫化学发光法对CK-MB质量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抑制法对CK-MB活性进行检测。CKMB质量检测结果中,以>5.0 ng/ml为阳性;CKMB活性检测结果中,以>24 U/L为阳性;以CKMB质量>5.0 ng/ml且CK-MB活性以>24 U/L为CK-MB质量联合活性阳性。同时在抽取肘静脉血后,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术中检查结果作为确诊AMI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未成年组、中青年组及老年组中,CK-MB质量、CK-MB活性、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应用χ2检验分析;应用ROC分析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曲线下面积越大表示诊断价值越高。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未成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在未成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准确性(78.57%)高于单独CK-MB质量(57.13%)及CK-MB活性(50.00%)检测,而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误诊率(11.11%)低于单独CKMB质量(50.00%)及CK-MB活性(55.56%)检测(表1)。
2.2 未成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在未成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P<0.05)(表2及图1)。
2.3 中青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在中青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准确性(63.63%)高于单独CK-MB质量(60.00%)及CK-MB活性(56.36%)检测,而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误诊率(15.00%)低于单独CKMB质量(30.00%)及CK-MB活性(35.00%)检测(表3)。
表1 未成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表2 未成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图1 未成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2.4 中青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在中青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P<0.05)(表4及图2)。
表3 中青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表4 中青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图2 中青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2.5 老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在老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准确性(75.68%)高于单独CK-MB质量(67.57%)及CK-MB活性(62.16%)单独检测,而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误诊率(16.67%)低于单独CK-MB质量(50.00%)及CK-MB活性(41.67%)单独检测(表5)。
2.6 老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在老年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P<0.05)(表6及图3)。
表5 老年组各指标诊断情况分析
表6 老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图3 老年组各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AMI是指心肌因持久而严重供血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本病具有着起病急、病情危重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临床预后较差[7-9]。在AMI发生后,因心肌细胞严重受损,细胞内所含有的AST、LDH、α-HBDB、CK及cTn等多种物质大量释放,使得血清中AST、LDH、α-HBDB、CK及cTn的含量显著的升高,因此目前临床常将以上指标作为AMI检查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在AMI的早期诊断过程中,AST、LDH、α-HBDB、CK及cTn指标均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影响其临床应用效果[10,11]。
而本研究为可进一步提高AMI的早期诊断价值,将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作为观察指标,以分析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可更为全面的评价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误诊率的影响,本研究将符合入选及排除患者的患者分为不同年龄段组,分别对不同年龄段患者中,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各年龄段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而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误诊率均低于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同时,在各年龄段组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的诊断价值均高于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可见,在不同年龄段AMI患者的诊断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均具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且可降低患者的误诊率。
CK-MB质量及CK-MB活性检测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检测方法,其中CK-MB活性检测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因其常可受到包括免疫球蛋白结合及异常表达CK-BB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检查结果假阳性率升高,临床误诊率升高,因此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均造成一定的影响[12-17]。
本研究中在CK-MB活性检测的同时,所联合应用的CK-MB质量检测,其是通过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CK-MB的质量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仅可避免CK-MM及CK-BB异常表达的影响,同时也可避免免疫球蛋白等物质的干扰,因此其所得结果更为准确。目前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脏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均具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18-20]。而本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在AMI的诊断过程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均具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且可减低诊断的误诊率。
本研究结果虽证实了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在AMI患者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并未进一步将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在ST段抬高性AMI及非ST段抬高性AMI进行分析,故无法对其在不同类型AMI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可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