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知名民族品牌的品控缺失
2019-04-04桩子
文/特约记者 桩子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南极人在该年度已经14次上了国家质检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其中还有5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近日,又有多家媒体对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等知名品牌企业不负责生产,只负责卖牌,品控缺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曝光。
一时间舆论四起,把素有中国内衣“四大家族”之称的四大品牌和保暖内衣推上风口浪尖。在这个雾霾蔓延、寒风彻骨的冬季,知名保暖品牌的产品不但没给人们带来温暖,反倒是徒增了几分寒意。有消费者调侃“广告做得响当当,商品质量心慌慌”,还有消费者吐槽“这些品牌早就砍掉了生产线,连代工厂都不找,采购也不用,直接卖吊牌,价格还特别便宜,只想着赚钱,产品品控根本就没人管”,也有消费者坦言“南极人内衣质量真的很差,买的好好的秋裤短了一截,还起球,以后看见这个牌子都要‘躲着走’” ……
由此可见,这些知名品牌的品牌价值受损风险已经发生,消费者的忠诚度不断下降,品牌核心价值已近乎名存实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知名品牌屡次登上质量黑榜?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知名的民族品牌跌落神坛,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广受消费者诟病和投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企业知名民族品牌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等等,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调查、去探讨和解决。
现状:知名大品牌屡次登上质检黑榜
“感情深,南极人”“北极绒,地球人都知道”“恒源祥,羊羊羊”“俞兆林,真厉害”……这些10多年前在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牌上疯狂传播的广告语,在深深植入人们内心的同时,也成就了南极人、北极绒、恒源祥、俞兆林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有人把它们合成为中国内衣界的“四大家族”,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民族品牌里的翘楚,其产品质量也广受赞誉,深得民心。
然而,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而这些昔日知名内衣品牌的“劳模”,如今已经成为频上质量黑榜的“惯犯”。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18年1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40款网购床上用品的比较测试结果,其中南极电商(上海)有限公司商标授权,南通力同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南极人”样品断裂强力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同年3月,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公告称,常熟市百诺诚品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极人棉服(规格型号:195/108A XXXXL),纤维含量不合格,销售平台为南极人男装经销店(淘宝);同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18年第2批内衣(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名单,其中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经典舒绒柔棉保暖内衣(针织内衣)纤维含量、pH值不合格;同年10月,广州市消委会发布蚕丝被比较试验报告,南极人等13款样品检出含有禁止使用的再加工纤维……
另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南极人已连续14次上了国家质检部 门,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方消费者协会的质检不合格产品黑榜名单,其中还有5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其不合格产品涉及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以及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等。
此外,俞兆林品牌的羊绒衫也曾未达到相关标准,上了北京市消 协的产品黑名单;北极绒的床上用品也被北京消协鉴定为“不合格产品”;恒源祥的床上用品也多次被各地消协抽检不合格,并且由恒源祥引发消费者维权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也有14起之多。
揭秘:只看销量不看质量 靠卖牌子授权盈利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极人、恒源祥等知名民族品牌屡次登上质量黑榜?纵观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对其年报的梳理不难找出原因。
早在2007年,恒源祥率先在保暖内衣行业砍掉生产端,提出“联合体”经营模式。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07年,恒源祥已经发展了近百家上游工厂和两万多个下游经销网点,当年营业额为3亿元,其中收取商标费2.66亿元,超过公司总收入的80%。2008年,南极人提出“品牌授权”商业模式,与恒源祥“联合体模式”如出一辙。随后,南极人效仿恒源祥关闭掉自营工厂,签约并授权供应商合作工厂生产“南极人”品牌产品。2010年年底,南极人又推出了“NGTT”共同体商业模式,其目标是要打造“全品类消费王国”,致力于建立电商生态综合服务体系。
这一模式给南极人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为了扩大线上规模,2013—2014年南极人在天猫的店铺超过500家,授权经销商1500家。为了使自身发展模式更为轻便,2014年南极人出售了旗下全资化纤及印染业务;2015年,南极人彻底剥离了丝织品织造业务,顺利完成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电商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同年,南极人正式更名为“南极电商”借壳“新民科技”成功登陆中小板。
据南极电商2015年年报显示:为打造“全类消费品王国”,南极电商不断开设新类目,在该年度已有20个一级类目的产品,129个二级类目的产品,涵盖了保暖内衣、基础内衣、家居服、泳装、棉袜、床上用品、儿童用品、居家日用、个人护理、汽车用品等多个品类。2015年南极电商仅在阿里平台授权“南极人”品牌店铺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有25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62家,3000万元以上的有68家,南极人共同体内的授权供应商共计422家,授权经销商达1053家。此外,2015年“南极人”品牌产品在注销平台淘宝和京东的销售额分别是31.96亿元和53.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7.95%和136.79%。
另据南极电商2017年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南极人公司全品牌授权生产商高达846家,同比增长40.53%;授权经销商3427家,同比增长84.84%;授权店铺4442家,同比增长112.9%。特别是南极人“吊牌”的线上销售,南极人授权品牌产品可统计GMV(成交总额)高达124.03亿元(包含可统计的电商渠道与电视购物渠道),同比增加72.13%,其中南极人品牌实现的GMV为109.03亿元。而2018年1—9月份南极电商授权品牌的GMV实现105.4亿元,同比增长了62.5%。
跨越式品类扩张和快速发展,为质量安全埋下隐患。据《南方周末》报道:无论是纸尿裤、甩脂机,还是玻璃杯、汽车坐垫,南极人都有正品吊牌在出售,如果愿意开辟新类目,吊牌价格还能再优惠。
据报道,南极电商的家纺经销商大多集中在南通叠石桥市场,经销商们大多是在市场上采货,贴上“南极人”商标。北极绒、恒源祥、俞兆林也都是类似的操作方式。由于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都是自己组货,基本上不存在品控环节。经销商只需要同工厂签订名义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厂的名义自主进货,购买南极人等品牌商标再出售。品牌方会要求授权工厂提供产品的质检合格证,而这些质检合格证淘宝上花费100元就可以购买。
诚然,“品牌授权模式”的出现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长期低迷有关,为了降低企业生产、销售运营成本,企业采取吊牌授权的方式,拿品牌换市场,最终实现盈利。其实,就运营模式本身而言,并无可厚非,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在自营业务上利润不足时也会选择品牌授权。但是,相同的是模式,不同的是做法。显然,在砍掉生产端,卖掉化纤、印染以及丝织品织造等业务后,南极电商除了“南极人”品牌什么也没有,如果在品牌授权之后再不加强品控,在利益的驱使下,质量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
可以说,品控的缺失是导致南极人等传统的民族品牌产品质量屡上质量黑榜的关键。而这种只看销量不看质量,靠卖吊牌攫取利润的做法势必将品牌带到灭亡的境地。
消费者:品牌受损风险已发生 看见牌子“躲着走”
“我就是冲着‘南极人’这个品牌去买的保暖内衣,谁知道买了三套都出现质量问题,在网上和客服协调了一个上午也不给退货。”1月6日中午,家住威海市环翠区龙泉小区的姜女士向记者吐槽了她的一次网购经历。
据姜女士介绍,2018年双十一期间,她在天猫南极人专卖店上网购三套保暖内衣,其中一套圆领薄款的是买给自己的,另外两套加绒加厚的是买给对象和老爸的,但是三套均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薄款圆领的掉色、缩水问题严重,另外两套加绒加厚的起球、掉色,水洗后保暖性变差。
“我觉得我可能是买了假货,毕竟价格也不贵,加绒加厚的49.9元一套,薄款的29.9元一套,双十一还用了10元钱的优惠券。但是,天猫店的客服坚持说他们卖的是南极人的正品,因为我买的时间太久,加上水洗过,他们拒绝退货,也没有任何赔偿,只是坚持说他们卖的是正品,对此我很无语。很久以前我买过南极人的保暖内衣,在当时和其他品牌的保暖内衣相比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质量非常好,穿多少年都不起球,不变形,保暖性也很好。”姜女士说,她正是因为在天猫店上看到是南极人的专卖店,且有“正品保质”字样才果断下单的,没想到质量会这么差。“如果真是南极人的产品,以后看见‘南极人’三个字我是要躲着走了,质量还不如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真是辜负了我对它那么信任。”姜女士表示,如果网店不给合理的解决,她将到消费者协会投诉。
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南极人保暖内衣”关键字搜索,与南极人保暖内衣相关的专卖店多达42页,每一个淘宝页面有120个店铺。其中价格最便宜的是39元两件,销量最好的是“南极人爱缈专卖店”,页面显示月销11.9万笔。随后,记者搜索关于“南极人”等品牌的网络投诉,在“友谊已走到尽头吧”上,记者看到楼主“火影晓分队”贴出“南方人物周刊”关于“你网购的南极人、恒源祥,很可能只是正品吊牌货”的报道,并留言称:“贴牌货就是卖自己的吊牌给别的厂家用,各个小厂家卖什么的都来买他们的吊牌,他们连工厂都没有,就靠卖牌赚钱,那产品的品控怎么保证呢?就因为俞兆林、南极人、恒源祥大家都耳熟能详,觉得肯定质量有保障才会去买的,明明可以好好做成很棒质量的国货啊,干吗要砸自己招牌,坑这些相信老牌子的人去赚快钱啊?”下面跟帖吐槽的人无数,其中网名“小弄花”的网友说:“南极人我真的一生黑,之前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床单都睡出来个‘人’形,我还是加了盐洗了的。”网友“吃瓜路人甲”跟帖:“去年买过南极人的一套保暖内衣,质量真是一言难尽,我一个冬天穿不了几次,起球变形。”网友“丹青不渝”更是坦言:“南极人真的差,买的好好的秋裤短一截,还起球,看见这个牌子都躲着走。”……
专家:涸泽而渔 疯狂盈利的背后是对品牌价值的蚕食
年报显示:2014年南极人营收1.57亿元,2015年转型升级为南极电商之后营收3.89亿元。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8.11亿元。在砍掉生产线之后,南极电商用三年多的时间营收涨了5倍。2018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授权品牌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包含可统计的电商渠道和电视购物渠道销售额高达105.40亿元,并且标牌使用费收入在逐年增加。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南极电商获得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与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收入累计达16.6亿元。
“华丽的财务报表背后是消费者对吊牌产品质疑和质量的投诉,疯狂的盈利背后是企业对自身品牌价值的蚕食。砍掉生产线,靠卖吊牌盈利,对品控问题不管不顾,这无疑是在涸泽而渔,再好的品牌也经不起这样的透支,总有一天会耗尽所有消费者的信任,那样即便是金字招牌也只有销声匿迹,无人问津了。”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师,心理学博士杨海燕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提高品牌价值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南极人、恒源祥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民族品牌,它们之所以能够在电商平台取得那么好的销售业绩,无疑是人们对这些老品牌的信任。但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典型的“泛化”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类似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等原本优秀的民族品牌都已经出现了多起质量问题和消费者维权投诉现象,如果再不及时止损,品牌价值的消亡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知名品牌之所以会屡次登上质检不合格榜单,遭到如此多的质量投诉,一方面是品牌自身目光短浅,追求快钱,在质量控制方面不作为,不加强品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市场监管存在盲区,监管不力。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政府监管部门更应该对知名品牌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也算是对民族品牌的一种变相保护。”威海市环翠区消费者协会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南极人、恒源祥等知名品牌面对当前消费者的投诉和负面报道,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认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重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信誉形象,积极向国内外知名优秀品牌学习,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做好品控和当前的危机管理。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和积极的市场引导,督促这些知名的民族品牌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记者后记: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曾经说过:“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可见,产品质量是赢得消费者口碑的关键,也是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当前,凭借着电商平台和品牌优势,“品牌授权模式”让南极人、恒源祥等一些知名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种盈利成功靠的是“模式”,而非产品自身的品质。也正是品控的缺失,才导致南极人等传统的民族品牌产品质量屡上质量黑榜。而这种“只看销量不看质量”,靠卖“吊牌”攫取利润的做法已经让这些知名企业的品牌受损风险发生,品牌的核心价值正逐渐被消耗和透支,如不及时做好品控,总有一天这些品牌价值会名存实亡,会消失殆尽。
“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这是《罪与罚》里的语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反思。希望上述曝光的品牌负责人能从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迷途知返。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期待有一天我们的民族品牌都能独善其身,做好自身产品质量管控,以“华为”公司为榜样,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