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2019-04-03杨怀学徐焱清
杨怀学 徐焱清
摘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包括普及组项目和提高组项目。每年,科协和电教馆都会组织机器人创新实践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普及组项目器材简单,价格便宜,更有利于学校开展活动。因此,各学校都纷纷推广机器人普及组项目,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参加各级竞技比赛。通过实践,各团队不断探索与反思改进,总结出了关于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效策略;创新实践;机器人
一、 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的四个基础
(一) 领导重视
首先,建立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保障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科处、技装处牵头的领导小组。领导组各成员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落实相关科技辅导员教师具体组织实施。
其次,重视活动经费投入。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与资金投入是分不开的,器材设备的投入,场地建设,聘请教练员授课,外出观摩学习与竞技参赛等,都将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报销制度,为青少年机器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最后,是重视校外资源的利用。争取省市区级科协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申报科技提升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聘请机器人训练中心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二) 团队协作
1. 建立一支勤奋肯干的教练员团队,开展日常训练及应对各级比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支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教练员团队,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观摩,在学校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自己探索和钻研,提高教练员自身基本素质,从而提升了训练的质量。
2. 培养了一批全能的参赛选手团队,能出色地参加各级比赛。
学校采用先摸底,经过短期培训再淘汰选拔的方式,选出一批对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感兴趣、又有潜力的学生团队。在平时训练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在分组比赛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同伴意识;在团队比赛中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学生通过反复的编程、运行、修改、磨合,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家校支持
各机器人社团建立自己的交流平台,通过Q群、微信群,发布活动照片,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社团的表现;平时社团活动,家长可入校园参观,亲自己了解孩子的训练情况;孩子在机器人的搭建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都耐心引导解决,激励孩子乐于探究。
总之,通过不同方式,让家长了解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见证孩子在活动中的进步,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机器人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 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并完善机器人社团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将机器人训练纳入教师总课时,在原有的科技辅导员奖励办法中,增加了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奖励,设立不同级别、不同等奖的奖励,从而提高教练员的训练热情。对参赛团队给予活动补助,对优秀学员与教练员进行了等级奖励,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 高效、轻松开展机器人普及组项目训练
(一) 训前机器人团队准备工作
通过宣传动员,短期训练摸底,分层选拔组建社团;通过自筹资金,整取科协项目资金,建设社团活动室,购置机器人设备;与乐博机器人公司签订协议,聘请训练中心教练提供技术支持。
(二) 项目训练中的教学方式方法
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采用大班加小班的授课模式。大班人员较多,就是利用学校社团活动、四点半课堂的时间进行活动开展,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普及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为目的的训练。小班人数较少,是从大班中选取优秀学员进入小班学习,小班上课的时间是中午及周末,小班就是为比赛选拔选手。
教师教学倡导少讲精讲,示范引领,在学生体验感知中辅以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症结。例如:通过图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机器人结构,习得机器人的搭建技巧,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示范讲解、操作体验等方式,提高机器人取球操作技能;点面结合,采用分组自练与轮流测试,分析个人技能掌握,找出问题,制定个人提升训练方案。
(三) 备战训练方法
研读各级参赛要求,适时调整机器人结构与路线。采用“一对一”辅导,通过手机视频记录现场操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指导应对技巧,形成个人特有的操作方法。通过组队竞技,分工协作,应对各级参赛,培养合作意识。
三、 有序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快速成长,和进一步提高学校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发展,形成以比赛促发展的氛围。
校内比赛:利用课堂小组进行组内、组间比赛,利用兴趣班级进行班级间比赛,从而选拔出优秀选手。
校外比赛:积极参加校外各项比赛,对优秀选手进行实战训练,从而鼓舞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比赛,层层选拔,组建参赛队伍;研究各级比赛规则,调整训练方案;加强一对一辅导,开展团隊模拟测试,提升训练成绩。
总之,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开发校内外有利资源,以体验为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所在,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
杨怀学,徐焱清,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市大北街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