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培优补差措施

2019-04-03王念伟

读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补差学科语文

摘要:要想把一门学科教好,必须培养该学科的带头人;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不厌其烦地辅导该学科的后进生。所谓教育改革,关键是观念的改革,也就是思想要冲破旧的模式。科学是发展的,人是会变的,我们要动态地看学生,不要静止地看学生。

关键词:重要性;带头人;培优补差;认知层次;多维性;形象性;素质教育;新形势;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段话阐明了语文在初级中学各门学科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好。谁都知道,语文科很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植株产出”相对均衡,一直停滞在“低产区”。因此,有些人就认为语文教不教不差事,学不学不差事,长时间地喊语文“少、慢、差、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根本出路在于培优补差。

怎样进行培优补差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语文科存在的问题。语文科有它自身的特点,比较数学科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认知层次,且层次模糊。不像数学科那样非此即彼,要么是对要么是不对。而在实际测评中,我们很难层次分明地评议。数学科可以有个分步骤给分,其他科可以有个分几个要点回答,而语文很难搞步骤、分要点。因为语文科的思维有它的多维性、形象性。

再就是多年来的陈规旧习也影响了语文科的发展,那就是语文绝少有满分的。如果数学、物理、化学考了满分是司空见惯的。为什么语文科不能考满分呢?原因在老师的评卷。首先是作文,多年来都是“斩头去尾”。所谓“斩头”,如果作文满分是四十分,最多得三十五分,而三十八分就是禁区了。所谓“去尾”,只要写上作文题目最少也得给他五分。其次是基础题,知识点琐碎,计算分“精密度”高,评分标准大都规定“错一个字扣0.25分”,国家出版物还有错别字呢,为什么过于强求学生呢?最后是语文科好“鞭打快牛”,对于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有时甚至鸡蛋里挑骨头,直到把人家的分压到自己想象的位置算完事,挫伤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语文程度较差的学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给且给,大开方便之门,使这些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也能得几十分。语文科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也就不那么大了。这使差等生产生侥幸心理,也不刻苦学习语文了。

以上大谈考试,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反对摒弃“应试教育”的今天好像不合时宜。我以为大家应该把“应试教育”和“考试”区别开来,“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一天也不能要,太害人;而“考试”这种方式时间也不能少。我们切勿谈“考”色变,更不要矫枉过正。

要治病必须找到病根,以上分析绝非多余。所谓教育改革,关键是观念的改革,也就是思想要冲破旧的模式。有一句话叫“观念一变天地新”。我多年来培优补差的措施就是对症下药,说来也无新意,关键是确实照办。

首先,打破老的禁锢旧的陋习,动态看学生,对学生测评时“上不封顶,下不保本”。

语文可以考九十五分以上,甚至一百分,语文也可以考一、二十分,甚至零分。科学是发展的,人是会变的,我们要动态地看学生,不要静止地看学生。坚定信心,树立本班标兵,为什么只承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不相信“五步之内必有芳草”呢?这一措施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老师要找到学生新的兴趣增长点,像经济学家找到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样。如果学生对一门课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充耳不闻,任凭你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只能是“两败俱伤”;学生伤感老师伤心,谁也不成功。现在的学生精明得很,出力不討好的事很少有人干。语文科目前的状况就是出力不讨好,不像其他学科“立竿见影”。你要适应新形势,捕捉学生的“敏感区”,进而因势利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充分发挥语文科的优势,使学生亲眼看到并用上它。

实事求是地说,语文科绝非“小儿科”。谁都知道,“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怎样充分发挥语文科优势呢?当年毛泽东他老人家说过:文科应该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课堂。记得有个语文月刊封面上有句话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都指出了语文科的优势和语文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它。例如:近几年团中央,少工委举办的“读书活动”,这是很好的发挥语文科的天地。哪一科有语文科的课外读物多,哪一科有语文科的课外读物的可读性强?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让学生学以致用,找到用武之地。在用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水到渠成了,这就事半功倍了。

再次,巧妙地利用专刊、刊物,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我们学校常常对教师进行量化加分管理。对于学生是否可以这样呢?我的意见是可以尝试。我们班每逢节日必出专刊,同学们那个热情劲就别提了,因为大家觉得这是学习语文,施展语文才能的好机会。我们学校有自己的作文刊物,我就以此为演兵场,鼓励学生投稿。我明确宣布发表一篇可以奖励多少分,计入期终总评,因此,有些学生语文就考一百多分。老实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非命题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不再使学生视作文为“作难”,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为了能发表,他要认真地去写,绝不能像作文课那样去应付。为了要发表,他要和同学们商量,他要找老师面批,这都使他们自觉地去学,真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这两句话,仅仅词序一变,释放出的能量可就大不一样了。大家不妨一试,一试必灵。

总之,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措施,确实很有利于培优补差,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了,以上这些只能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而实施。

参考文献:

[1]华林春.语文教学中“提优补差”的对策思路[J].青海师专学报,1991(2):51-53.

[2]陈继革.提高课余培优补差效率的途径[J].浙江教育科学,2007(5):48-49.

作者简介:

王念伟,河南省安阳市,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慈周寨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补差学科语文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高中生物教学中补差的分析与探讨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
“超学科”来啦
实施体育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初探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