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

2019-04-03王红霞

读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涵,以及现如今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如何正确引导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创业;金钱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大学生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上升到2014年的727万,大学生就业不再是“精英就业”而是“大众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难”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上海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3成,广东不足5成……而在河南省,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马景娥在《大学生就业状况解析》中,归结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是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环境不公平和就业满意度不高。在就业压力方面,高校的急剧扩招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像高校那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增长不成比例;在就业质量方面,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只能降低标准、违背意愿做自己工作,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在就业环境方面,我国大学生就业还很大程度上受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影响;在就业满意度方面,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度都不高。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价值观是指择业者在选择职业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一个人在职业选择时比较稳定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也会随着其影响因素的增强与减弱而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其在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状况和自我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在自我理想的指引下,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职业选择倾向。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对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是择业活动中其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层次反映。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其职业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关系着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整体上朝着更加开放,务实,理性的方向发展,能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但观念上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成为这一时期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重稳定轻创业,创业意识淡薄

如今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业已经成为开辟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有效方式。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创业缺乏勇气和信心,更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因为“稳定”能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首选的是稳定。所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以及学校成为毕业生的首选,觉得在这些单位就业就是捧着“铁饭碗”,不用担心被工作单位辞退、不用担心因为无法为单位创造相应的价值而被克扣工资,从此以后可

以拿着不错的工资,做着体面的工作,过着毫无工作压力的生活。其实这种重稳定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当然创业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浓厚的知识底蕴,对市场和行业有极强的敏感性,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所以教育模式也固化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选择。

(二)重城市轻农村,尤其青睐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倾向于沿海和发达地区。他们认为毕业后不能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能成为“白领”“金领”就是人生的失败。具有这样的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发达地区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且保障力度要高于欠发达地区。二是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毕业生在换工作时遇到的压力相对较小。三是毕业生的自身原因,“人往高处走”,发达地区的学生想去更为发达的城市,偏远地区的学生想要摆脱基础农村和偏远山区。因此现在是大中城市人满为患,工作难寻。中小城镇的工作岗位却是无人问津。出现了“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座房”的局面。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已经完全无法为每年不断递增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得许多“蜗居”在大城市的学生找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但还不愿回到需要他们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从而导致城市和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分布的“两极分化”。

(三)职业标准“金钱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模式的改变,以及让人无法承受的房价,再加医疗体系不健全,就医费用昂贵,经济收入成为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首选因素。在和大学生的聊天中,问及想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时,很多大学生的回答是要选择一个能挣钱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扭曲,使得学生在寻找工作时出现了职业货币化。工作的选择直接和金钱挂钩。希望找到一个收入高的职业,是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而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金钱观念不断升温,给用人单位造成一种“惟利是图”的印象。以经济待遇作为择业唯一的或最重要的标准,会导致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左右摇摆不定,最后只会是到处碰壁。

(四)喜欢体面工作,不考虑个人发展

郑州市职介中心的最新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目标定位于公务员或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许多人觉得上了大学,毕业还要当工人,干基层,没脸见亲人和朋友及同学。北大才子陈生养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各说不一,大多数学生顶受不了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大学生杀猪、种菜、当乡村教师刺激了许多人的神经,即便有些学生想通过基层锻炼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人一听说大学生来到基层,都表示不可思议,甚至有个别人开始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生,猜想他们是不是“在学校不听话”或者“犯了什么错误”否则怎么会从大城市来到这偏远的地区,有些人难以接受舆论压力,最终选择放弃。不愿意到农村、基层的岗位锻炼自己,只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哪怕实际上这个岗位除了“体面”并不能带来其他的好处。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利益性驱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普遍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良好的就业价值观,首先,高校要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大下工夫,帮助学生去了解社会、适应职业、对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其次,要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引导教育学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基层、到西部、到中小企业中就业。最后,鼓励大学生要具备创业的精神。具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袁畅彦.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經济,2007(22).

[2]张荣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今日科苑,2007(24).

[3]孙利.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简介:

王红霞,河北省郑州市,郑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创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