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的策略初探

2019-04-03邱海花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摘 要: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为物理教学提供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本来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清晰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一种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呈现在课堂学习中,使本来压抑的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同时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机整合,既可以在教学之中,又可以发生在教学之前,还能够是在教学之后。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实现整合;策略

要想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理解的透彻,就要采取探究式的学习过程。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智慧结晶。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让学生接受式学习。当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学课件的使用既能把握实验过程的重点,又能通过声音和图像增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从而加深记忆,同时利用这种手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现代科技在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一) 有效性原则

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物理课堂中结合信息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学的轻松,能够解决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性原则强调了整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整合不在量的多少,而是质的高低,关键还是要有效。

(二) 针对性原则

作为高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他们的接受水平也会有差别,物理教师不要把眼光都放在少数的优秀生身上,要兼顾全体,心中装着所有的学生,备课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教学方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能够全体学生都能提高注意力,一堂课中,都会有所收获。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整合方式,有时甚至还要考虑到自身所处学校可提供的硬件设施。

(三) 创新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物理知识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现成的接受极具研究性的物理知识,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的机会。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探究物理定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物理规律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一边实验一边探究,再从中发现物理规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创新性原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有要求。在整合过程中,要求老师能够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比如在网络模式下交互合作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创新,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旧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知识,需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进行探究,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过程。

(四) 长远性原则

作为现代公民,要想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步伐,必须要有长期学习的思想,即使参加工作后,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再充电,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在高中阶段把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能让学生同时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方式

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原则以及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就能构建出适合有效的整合方式。在此笔者以教学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讨论一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课前整合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进行知识的预习。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利用网络查找,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观看网络上的实验探究视频。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快了教学进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腾出时间来教给学生一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根据课本的学习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浏览信息,获取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达到提前预习,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能够带给我们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且具有生动直观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元素。学生若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就能迅速的初步了解课本的相关知识,提前做出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二) 课堂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景,演示物理现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协作交流式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评价方式也由终结式评价转变为过程式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最大的体现之处就是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再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一些实验性开放性强的物理实验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分小组竞争协作式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信息技术还可以成为课堂及时反馈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相应的同步练习和思考题等,学生在课堂的新课教学环节完成后立即进行实时在线训练、巩固、拓展和测试。测评系统还能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调整学习。

(三) 课后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实现开放式学习和交流,弥补课堂式学习的缺陷。网络环境大大拓宽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局限,同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打破了传统课堂封闭式的交流模式。

信息技术与物理进行有机整合,能够研究和揭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及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厚钊.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3(10).

[2]王吉庆.计算机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邱海花,重庆市,重庆市丰都中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留言板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