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探究

2019-04-03唐传平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教学难点演示实验

摘 要:运用演示实验来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当代教育思想和现行新课程理念,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培养注重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教学实验

我们可以认为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把要研究的物理实验现象展现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课程,通过实验将物理知识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就是实验,实验注重的操作,而不是讲实验过程通过表现形式展现给学生看,注重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这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一、 概述演示实验和物理教学难点

(一)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把理论知识通过演示实验展现给学生们看,近距离接触物理学科,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把探索科学的方式和重要思想传授给学生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善于思路,实现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思考的教学理念,让学习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

(二) 物理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反感、情绪高,而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很难掌握,课下又没有更多的时期去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物理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出现答题错误的现象。

二、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对物理学习无兴趣

在高中生涯中,由于课程较多,大部分同学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加上物理知识比较死板且难学,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抽象知识,学生很难掌握,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以及学习的耐心。

(二)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物理知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力、移动以及水的形态,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硬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不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去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物理知识,更不会照顾到学生是否消化和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很难掌握物理知识,甚至是丧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 物理教師的综合素质不高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产生反感或者是出现不喜欢教师,那么学生在心里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甚至是不愿意去听课。长期下去到最后就连很简单的物理知识都不懂,更别说物理难点了。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学任务为重任,坚持教学为中心,忽视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性。

三、 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方法

(一) 设置悬疑,引入课程,突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难点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演示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设计一定的情景引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对物理学习也会更加认真和专注,教学效果自然很好。《超重和失重》课程的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比较简单有趣的实验。用一个纸条,在下方挂一个钩码,这时候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手指拿住纸条的两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钩码拽断纸条,学生的回答有用力向上,用力向下的,都是对的。那么既然纸条能够承受钩码重量,为何会断。教师将纸条换做弹簧测力计,然后再匀速,变速推动,让学生观察力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提出要学的内容,超重与失重。学生首先在这个小实验的基础上想要了解这个背后道理,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如坐飞机和电梯起降的时候是伴随着失重和超重现象的,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又如,讲解“变压器构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拆解变压器设备实验,总结匝数和电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变压器内部构造和关系理解的深度。

(二) 整合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学校准备的实验器材往往无法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目标,不能够适应新课改中相关概念的具体要求,整合教材资源势在必行。因此,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对实验用具进行调整,或者是与学生一起制作需要的实验用具。例如,在教授“曲线运动条件”时,教材中标注的演示用具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学生无法直观地看到小球的运动状态,对演示实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教师将演示实验的装置改制成演示板,利用可以拆卸的卡片对向心力作用进行演示,不仅更加直观,还可以打破以往解释向心力来源困难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曲线运动受力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心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动态影像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演示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和细节部分,以投影的方式放到屏幕上,或者是利用PPT教学课件展示出来,以便实时监控实验过程,让实验细节变得可视化。如果某些实验过程较为复杂,或者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教师可以先做好演示实验,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而后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从而在提高实验成功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更好地对实验的局部细节进行慢放和放大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演示实验的利用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讲解“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并借由摄像机和手机等记录整个实验过程,而后在课堂上进行回放,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因为以投影播放实验过程的教学方式会受到拍摄范围的限制,本身带有局限性,且拍摄角度不同等,其呈现的效果也具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拍摄演示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视觉进行全面考虑,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灵活使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高效解决该科目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还可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总体效率。但就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演示实验并不适用于解决所有的物理教学难点,所以,物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将探究、演示自主等实验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物理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冯楠,王林.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7-28.

[2]王添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2):93-95.

作者简介:

唐传平,重庆市,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教学难点演示实验
汽车维修专业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
见微知著,从难点到亮点
高校体育教学应用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