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9-04-03王体雄
摘要: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我的修养。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让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与敏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现如今小学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有着影响。本文将系统的分析小学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会逐渐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教学形式。例如:有的在课的开始部分,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将文章分段,来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最后再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写作思路。还有些教师会在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之后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些固定的流程会逐渐地让学生丧失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的,未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针对相应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 教师阅读教学只局限于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仅仅局限于教材上,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虽然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内容,可以满足小学阶段的发展及认知,但是因为篇幅有限,所以还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未能被选入教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仅要利用好教材上的内容,还应该适当的引进一些课外的文章,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同时受到社会经验不足的影响,引入一些课本外的文章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实不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近的课外文章,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宽阅读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用奇谋孔明借箭》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可以在《三国演义》中引入相关的故事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因为故事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就可以更快地产生清晰的认知,也不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
二、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一文时,若仅仅依靠教师进行口述的话,学生是很难感受到文章里的紧张气氛的,对文章内描写的内容也不会有更深的感受。但是,教師若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下载武松打虎的视频进行播放,那么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阅读的兴趣会被得到激发。之后当学生看完视频,教师再逐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对阅读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水浒传》,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量。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围绕某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去表演文中所描写的动作细节以及人物性格,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也更加愿意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二)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延伸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当对所教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仍以《用奇谋孔明借箭》一文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完之后会对诸葛亮产生钦佩之情,同时也会对曹操及周瑜的性格有所了解。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同学们,后续诸葛亮与周瑜将会有一场比草船借箭还精彩的战役,到底谁会笑到最后呢?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自行的去搜集资料,再下节课来一起分享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课堂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我专业能力与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这样才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春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2]董彬芳.浅谈如何使课外阅读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3]邱晓红.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3).
作者简介:
王体雄,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仪陇县度门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