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4-03王平张丽
王平 张丽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学校德育环境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德育如何融入于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对培养孩子的高尚人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育;人格
乡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平时多是以讲授知识为主,以考试为目的,而忽略了一个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语言教学的人文性以及语言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性。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更具人文性,与德育关系更紧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有德有才是圣人(正品),有德无才是贤人(中品),无德无才是庸人(废品),无德有才是小人(危险品)。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常在语文课堂上告诉孩子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 在朗读感悟中品味情感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多读,模仿课文录音的语音语调,大声地进行跟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孩子的朗读、阅读语文的良好习惯也会养成,也能帮助孩子形成标准的语音和优美的语调,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朗读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能拨动孩子感动的心弦。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外出学习时,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去年的树》,老师结合课件引导孩子朗读体悟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感受小鸟在寻找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时而伴随着伤感怀旧的背景音乐,中间重复着“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然后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不禁潸然泪下。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小鸟与大树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感悟到了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最后老师让孩子们交流自己想说的话,如:对大树、伐木人、鸟儿、作者等自由说话,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这也培养了孩子们对动物和大自然的熱爱,树立了孩子们的爱心意识。
二、 在写作学习中提高德行
孩子习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正确的修辞等只具备了作文基本的形,还不是一篇形神兼备的好文章。所以,除了巧用好词佳句和文章写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细心观察事物,品味生活。教师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使其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启迪,才会有真实的感悟,才会写出细致入微且情真意切的文章。
比如在学习观察香樟树时:学校宽阔美丽的操场旁边,有两棵高大的香樟树。枝叶长得密密层层,清晨的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洒下点点金光。课间操后,香樟树下围了一大圈孩子。原来是老师叫孩子们观察香樟树以便用文字写出香樟树的美。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孩子们,这两棵树好像什么啊?”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孩子说他们好像两个好朋友,有的孩子说他们好像一对情深意长的夫妻……老师抬起头,望了望头上茂盛的樟树叶,孩子们也跟着向上看。“是啊,他们的枝叶多茂盛啊,他们枝挨着枝,叶挨着叶,你们看看,两棵树挨着的地方,枝叶有什么变化呀?”老师温柔地问。孩子们都仰起了头仔细观察,老师也陪着一起看。有一个聪明的男孩说:“我发现两棵樟树挨着的地方,并没有显得很挤,而是枝叶相互的让开了去长一样。”其他的孩子也纷纷点头,老师也微笑着点头:“是啊,他们的枝叶相互的让一让,看起来没有打架,真是一对好朋友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相处不正是应该如此吗?”孩子们都会心地笑了。
这样教学,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积极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三、 在传统文化中传承时代精神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老祖宗教我们要修身齐家,孝悌谨信,在今天,习总书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植入我们的血液中,这是对孩子进行德行教育的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
笔者所在的学校专门有关于经典文化的校本课程,每周都会安排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讲解、背诵、看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让孩子们沐浴在先人的礼仪和智慧之光下。另外今年学校艺术节围绕着“诗与歌”主题,吟唐诗宋词、唱经典歌曲,穿越古今,师生同台,孩子优秀书法、绘画、美工等作品展评,精彩演绎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传承和融合。学校还组织孩子们参加泸州市教育局举办的“诵读中华经典美丽我的酒城——泸州市第二十七届‘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渐渐地,孩子们懂得孝顺体贴父母了,斗嘴打架之事少了,也能“朝起早”读书了,各班班风学风都有明显改善。这样就规范了孩子的言行,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想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统筹安排,开拓创新。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来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王平,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张丽,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县得胜镇得胜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