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比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究

2019-04-03高雅婷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长期以来许多专家、老师不断研究、探索力度最大的一块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人们已是众说纷纭,观点明确、见解独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再谈阅读教学,就不觉新鲜了。但,在国培学习期间,我听了许多专家讲座和一线教师现场做课,备受启发,再结合自己的以往经验,从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是非常好的一种阅读手段且效果明显。于是,我把对比阅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探究;对比教学

一、 研究假设

对比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学记》曾对“比较法”有过专门论述;《朱子语类》有“先看一段,次看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的提法;《文心雕龙》通过对许多作家作品的比较,总结出一系列创作理论……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 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感受对比阅读的效果,学会对比,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2. 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5. 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学鉴赏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将课内、课外的多篇文章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和方法体系,就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达到触类旁通、将薄书读厚的效果,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用课文学语文”的理念。

四、 比较阅读的范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范围极为广阔,凡教材所涉及内容均在可比之列。从文章的立意、标题、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到记叙的线索、说明的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作用,乃至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等,均可进行比较。

五、 研究方法

(一) 寻找对比阅读的对象

1. 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阅读文本中没有,其他地方也无法拿来。我们可选择文中关键的语言,让学生对原句、新句进行比对,如一年级课文《在家里》有一句“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把“也”去掉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两句的异同,从而发现问题。或根据需要对文本进行改编。

2. 寻找关联

文学作品的联系点是非常多的。如:不同的作品之间,我们可以找到写作对象相同的,结构层次相近的,创作手法相似的,还有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同一事物不同作者等关联。如:鲁迅笔下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猫”很多人写过,老舍眼中的《猫》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二) 探究对比阅读的方法

1. 对比中悟写法

对比阅读在教学中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对学生鉴赏作品、创作文章提供了参照,指明了方向。例如,五年级课文《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对比练习: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原句)。

(2)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替换句)。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从原句中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先读、感受,再分析、体会,从中发现原句用词的巧妙。如何让句子写得出彩,就要抓细节,抓关键处。既做到用词准确,而又能意味深长。

2. 对比中探心境

文章总是烙有作者的印记,也就是说作品往往能反映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立场和心境。同一写作对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人状况下写出的文章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六年级课文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后附着两篇也写春节的文章,一篇是斯妤的《除夕》,另一篇是梁实秋的《过年》。三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经过对比阅读,更能感受到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的隆重和喜庆,从而透视出老舍对于春节的喜欢、重视。

3. 对比中揣意图

同样的写作对象,同样去描写,但创作意图却完全不同。例如:写动物《猫》《狗》,对于多数人来说,一听到这两个名字就会想到要写清动物的样子、特点、习性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但见解独特、深刻之人创作意图就不限于此。在听谢志理教授讲写作时,他读了一篇《猫与狗》的文章,通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从而折射社会现象。我们如拿这两种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信后者这种独到的创作意图定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从中也会意会出许多,对其写作内容的拓展和深刻性定有帮助。

4. 对比中明事理

“对比中明事理”主要是指阅读作品与现实生活对比。如:文章主人公与学生自己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学习文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明晰作品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来指导自己做人、做事,直至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对比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应善用、巧用、常用。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作品与生活的比照。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作品中读懂生活,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用在文学上可以说就是生活、创造、生活、再创造的过程。

让我们在对比阅读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明白事理、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杨穆.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91):62.

[2]王建云.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8(31):118-119.

作者简介:

高雅婷,山西省阳泉市,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育英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