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9-04-03方琴娟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主体地位创新意识

摘 要:当今的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讲台上。就此来说,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本文就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表个人见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性实验;主体地位;主体性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而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联系的一种实验。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去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现状,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中学化学探究性研究的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提出问题制定结果实践验证归纳总结实际应用。

当然,新形势下新理论的新教学模式,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那么,究竟如何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

一、 营造宽松、和谐的探究性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可采用多种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营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化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CsCl晶体的结构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与实践:

右图是一个完整的氯化铯晶胞:

顶点位置上:8×1/8=1

体心位置上:1

因此氯化铯的晶胞中拥有1个Cs+和1个Cl-,即氯化铯的化学式为CsCl。

“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实践出真知啊!

二、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诸多概念、规律来源于实验,探究性实验能使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强化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领悟科学的研究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Zn——Cu——H2SO4溶液”原电池后,可让学生根据2Fe3++Cu2Fe2++Cu2+设计一个原电池。在此,學生需要探究的问题是:(1)选用什么样的材料作电极;(2)选用什么样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3)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自己设计的原电池是正确的?

随着三个问题的逐层深入探究与剥离,当学生设计的电池能使灯泡发光时,我们可以想象这时学生探究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有多大。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生的创新火花得到迸射。当然,即使碰到困难问题时,改变以往的避而远之为绕道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变化方式去探究,当探究成功时会感到满足、快乐,其创新精神得到升华;对现象敏锐的观察,对数据合理的处理、大胆的假设与联想,使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长此以往,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为中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若按部就班,学了理论知识后,学生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验证,毫无探究之意,则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力改过去的做法,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师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会使学生兴趣高涨

例:为验证Cu与稀HNO3反应产生NO,某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设计了一些实验方案,如:

甲方案:

甲方案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对该气体做某些性质实验,经观察现象加以证明。

乙方案:

像乙方案应该说是在甲方案初次探究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解决了甲方案中可能出现的真假难辨,而采用了乙方案的:用CO2气体排空气,并且利用烧瓶的旋转角度变换以收集NO气体,排CO2气体的成功。

当然乙方案对应于环保角度分析而言,还需要补充最后的尾气吸收装置。

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主体性会体现得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王磊.论中学化学学科观念及其培养途径[J].中学化学参考,2006(6):8.

[2]阴国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方琴娟,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义乌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主体地位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教学的三点体现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