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03蔡涛
摘要:案例教学法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他们对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水平。因此,本文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学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学;应用
一、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 强化思辨,对学生的主体进行强调
在案例教学法当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对新知识点以及学习点进行探索,只有不断发现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独立探索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当中进行一定的辅导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通过教师创设一些环境来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完成。例如可以采取一些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授课,接着引导学生对课堂当中分析和讨论存在缺点进行引导,并加以完善。
(二)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中职学生缺少对儿童发展感性认识,仅仅通过简单的理论讲授,学生将不能让理论更好地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比较容易造成怀疑理论知识,进而造成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案例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在真实情景当中进行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出学生主动地进行参与,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的方面,将学前教育理论更好地和幼儿园教学实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更深刻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 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
通过不断实践,要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靠教师和学生间相互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才可以完成。师生互动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加师生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师生更好的互动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发挥着主体地位,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学习知识。学生缺少自我思考,师生之间缺少相互沟通和理解。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现象。教师仅仅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这个地位是平等的。
二、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 强调以生为本,创建“学习共同体”
案例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共同体的构建进行关注。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相互的教学和学习。在开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将其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5~7人。在小组讨论过程当中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指导,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利用对团队游戏以及团队协作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之间协作合作以及相互培养感情,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通过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内容,如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里面相关内容,提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扮演“教师”组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查资料、写活动、讲课、学生点评、参与批改作业等环节,深化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教师则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及时予以辅导,通过课后的点评和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大大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激发出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迅速地对知识理论进行掌握。例如:在对中职学前教育学当中的有关学前教育基本要素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个别教师粗鲁对待幼儿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科学地进行研究和学习。学生的理论成果是利用一些学科研究方法来得到的。教师在理论分析的时候也利用了许多学科研究方法,然而,当我们对分析方法的使用忽视的时候,学生将会轻视学习方法的运用,而看重知识性内容。例如:教师在对“个体社会化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分析每位思想家的历史背景、经济地位及其研究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对不同理论观点进行科学性和局限性的辩证分析,进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判断。
(四) 构建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述议”能力
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许多研究学者已经进行了尝试,并且提出了启发式以及辩论式风方式。这些都值得在课堂当中进行学习和应用。建立互动课堂不但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述议的能力,提升学生明辨以及创新的思维水平。例如,在介绍了非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社会的概念,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界定进行发言,讲出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在涉及观点评价的讲述時,还可以让多个同学针对彼此的看法进行发言,以更深入明了观点的逻辑。“述议”能力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在表达思想观点时拥有清晰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明确的观点,这十分重要。
(五) 教师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与巩固,少不了课外学习的配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基本载体。针对学生阅读经典的困难,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少而精地选择一些经典的章节先教师导读再学生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学科发展前沿与中国社会发展热点、难点为依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还可以通过举办“社会问题我关注”“读书笔记大赛”等常规性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提高的平台。也可以以读书笔记、小论文等作为作业形式与学生考核方式之一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遇到雨多学习问题,然而教师通过自己的授课风格以及所游泳的资源,按照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进而可以大大地降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蔡涛,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