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贤江教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启示

2019-04-03尹琪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

尹琪

摘 要: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和“青少年自治”等教育思想曾经对我国青少年教育和学校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理论核心和现实方法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教育也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网络素养培养应该伴随青少年成长阶段全面展开,并且要顺应社会文化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性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应该激发群体的自我管控能力,并且教育者的观念和技术都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这项教育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杨贤江教育思想;全人生指导;青年自治;网络素养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提出的“全人生指导”和“青少年自治”在我国青少年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这两个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仍然能发挥积极作用。

一、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迫切性

“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运用网络,理性地评价网络信息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是人们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高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时代,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十分迫切。

1、全面影响青少年的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青少年上網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由此可见网络已然成为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无时无刻不影响其生活:社会交往、新闻接收、信息搜索、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游戏、票务预订、在线教育等等。甚至可以认为当代青少年群体就是网络的一代。他们从出生到成长正好是我国网络高速发展并全面进入到大众生活的时期,网络对于他们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一种生活环境和必然状态,他们是“网络原住民”一代,而未来的网络世界也将由他们来主导和建设。

2、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网络是一个宝藏和陷阱并存的社会。网络素养不高已经给青少年群体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日益凸显的问题。沉迷电脑和手机时间过长导致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迷恋网络主播,未经父母同意打赏,花掉并不富裕的家庭的数万元积蓄;因上网耽误学习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并引发极端行为;模仿游戏场景做出危险行为,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被网络赌博吸引走上盗窃之路等等……不断出现的和网络相关的青少年问题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不单是城市青少年的问题,广大农村地区也不乐观,甚至更令人担忧。有调查显示:农村青少年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是上网、玩游戏等,只有10%左右的人因学习需要,会少量用电脑上网。很多农村儿童少了嬉笑打闹和集群式成长氛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我国农村孩子的童年正在走向“屏幕化”。

3、网络素养培养和网络技能教育有待加强

尽管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目前的教育情况并不理想。首先,各地开展地不够均衡。大城市、教育观念和条件较好的地方重视程度稍高,偏远地区或者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零培养和零保护。其次,教育观念、教育者素质和教育方法水平有限。随着社会文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没有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以前网络对大众生活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减少接触让青少年群体少受不良影响。但是现在生活几乎全面触网,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面对和网络同时成长的青少年一代,教育者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甚至还不如被教育者本人。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从农业社会直接跨越到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而农村青少年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网络的了解远不及孩子,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育子女使用网络的能力,因而无法对“屏幕少年”提供合格的指导。

二、“全人生指导”和“青年自治”

1、全人生指导

全人生指导是杨贤江著名的青少年教育思想。除了著有《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重要教育理论著作外,杨贤江利用杂志编辑的身份通过“通讯”与“答问”等回答青年提出的各种问题,先后发表了有关论述教育和青年问题的文章多达300余篇、各种“答问”1000多条、通讯100多封。这些内容涉及了几乎是青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被称为“全人生指导”。他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全方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他指出:“一个人要过圆满的生活,应当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智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风尚与习惯”,人“必须对这四个方面有相当的具备,才算是正常的人生”。杨贤江专门针对中学生的成长指出,“单是智力的生活,失于冷酷;单是体力的生活,失于粗率;单是道德的生活,失于严肃”,“必兼有三育,融会精彻,始能成为完人”。他还主张对青年人展开美育,美育让他们“志趣纯洁”、“品格优美”,从而他们的道德力量也就增加了;美育在人生的目标上能使人超越现实的束缚,扩大人生的能力,达到一种理想、喜悦的“美”之境界。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关键时期,但是青少年社会经验少,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不够完善,周围的环境也并不完全友好。如果此时能有一个思想健全,人格独立,高瞻远瞩的人根据社会的需要、青少年个人需要,指导他们如何健康生活,如何提升个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则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将会更加健康。而杨贤江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他的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不但在过去,在现在和未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青年自治

杨贤江的“青年自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学生自治何以必要》、《权威打破了以后——学生现形记》、《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等论文中。杨贤江认为自治是在学校的宏观指导和学生团体的约束下开展的自我管理。“自治”是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下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观念、协同行动观念的目的,并且能增长集体主义意识,克服自私自利的价值感。“自治”是学生练习做人的方法,它要求负担社会责任和团体义务,在思想上努力提升自身道德自修、在身体上通过自觉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在言行上能保持自律,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模仿同伴和寻求被他人接纳是青少年的特点,一个健康良好的且有团结力的学生组织对于他们有良好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是他们生存的良好环境。它使青少年群体既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在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成为一个健康完善的个体。

三、“全人生指导”和“青年自治”对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启示

1、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全人生指导”

“全人生指导”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对于网络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适用。首先,它应该包括对青少年进行不同内容的网络素养培养。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并不比现实社会更加简单,宝藏和陷阱总是相互伴生和交织。网络游戏备受青少年喜爱,有些积极健康,能增加青少年的知识并辅助训练学习内容,而有些则消极暴力,不利于青少年接触和长时间使用。但是这些内容充斥网络并混杂在一起,必须教会青少年正确鉴别和合理使用,不要以为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放松警惕。再例如网络工具既能方便人际交流,又可能充斥着虚假和骗人的信息,家长或学校要教会缺少社会经驗的青少年群体鉴别利与害、真与假。还有,网络上一些宝贵的资源并不是直接呈现在需要者的眼前,它也需要有人能教会青少年如何正确和方便地查找、筛选和获取。同时不但要培养青少年利用网络开阔眼界、充实生活,也要培养他们鉴别真伪,合理取舍的能力。

其次,它应该包括对青少年进行不同阶段的网络素养培养。我国青少年“触网”的时间越来越早。一些家长也会因为缺乏时间、缺少照顾孩子的经验或耐心、自身喜欢上网等等原因,时常让网络陪伴孩子。而到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青少年群体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者们要根据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提出不同阶段的合理使用的建议,除此之外,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的重点。例如,孩子什么时间触网比较好?怎样让网络仅仅是儿童生活的点缀?家庭和学校在什么时期以什么方式进行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什么时候让他们了解网络危险并培养防止沉迷的能力?什么时候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作为网络世界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前途,还需要在一定的阶段展开网络高级技能的培养。

2、激发和培养群体自我管控能力

杨贤江强调学生的“自动”,即“以自己之能力而为活动者也,即自能之事而自为之者也”。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价值,而个人价值的发展是人类重要价值之一。自治,即是自动地一个发展和管理自己。现代“自组织”理论也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作用于系统的外部力量并不能直接对系统的行为产生作用,而是作为一种诱因引发系统内部发生相变导致大量微观个体的变化,最终系统表现出宏观有序的行为。在进行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时,其主体对象青少年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忽略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在外界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和培养群体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扩大和形成充足的内部动力,比主要依靠教师和家长的说教或阻止更为有效。

3、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要与时俱进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网络素养的动态发展,更使教育者不再完全具有对受教育者的经验优势。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全面指导和指导群体建立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成熟的模板可以套用,正如杨贤江在研究青年自治时指出“这种思想和实践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所以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方法,提升自我修养,与时俱进地前进。

参考文献:

[1]杨云峰.论高校网络素养培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7(3):157-160.

[2]2018年6月《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3]蔺玉红,邓建高,齐佳音.手机媒体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8(5):115-117.

[4]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303.

[5]林宇.20世纪初我国“学生自治”思想及价值取向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0(02):39-42.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
农村学生上网状况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