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之我见

2019-04-03任佳云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儿童的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他们身上多出现如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等问题。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监护人教育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缺乏父母的关爱,对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过程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形成各种各样的家庭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将之称为“留守儿童”问题。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整体心理问题分析

(一) 父母教育缺位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更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监护人教育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为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也大多不如父母强。一是亲友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精力投入教育孩子。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度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二) 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导致的恶性循环

一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偏执、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父母教育缺位与监护人教育不当

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家长对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教育的忽视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就会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 学校教育不足与社会教育不良

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儿童社区教育组织。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但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在教育、道德行为、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应受到的足够重视。此外,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建议

(一) 重视监护人的选定,发挥监护人的监护作用

因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与监护人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监护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监护人应与学校的老师保持频繁的联系,视留守儿童为自己的子女,鼓励留守儿童多参加学校活动。努力营造近似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严格和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二) 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和社会环境

1. 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适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避免留守儿童利用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和情感寄托。学校每学期应邀请相关的法律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律意识的专题讲座,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若条件不允许,学校领导也要鼓励相关老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2.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项档案,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变化。专项档案应详细的记录留守儿童家庭结构背景,监护类型,父母的联系方式以及学习、心理、品德等各方面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崇高的道德情感,并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其解决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3. 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增进留守儿童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他们能体验到在集体中成长的快乐,弥补因亲子沟通的缺失对留守儿童所造成的道德情感的偏差。

4. 净化社会环境。社會应与学校共同合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依法取缔不健康网吧、黄色电影院和游戏厅。提倡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创设健康的人文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在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 结束语

研究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既是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一次前瞻性的了解,又是为我国逐步破解城乡教育两极化、实现城乡平等教育及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某些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毅杰等.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2).

[2]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08).

作者简介:

任佳云,重庆市,重庆市云阳县盘石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