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2019-04-03刘东华
摘要:课后作业也可以说是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根据当前能力调整下次教学形式和内容。尽管新课改后,教师们对作业的设计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作业设计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课后作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老师和同学都对课后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附属品,而是和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对课后作业的设置给予更多的关注,巧妙地利用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更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科学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各科学习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 缺乏趣味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又一问题便是,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作业中的趣味性。男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来看,其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趋于感性化,而此时过多的理性化的作业内容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缺乏趣味性的作业练习不仅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从而难以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性格、能力、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特点,而千篇一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明显忽略了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进行练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不注重联系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更应当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以更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是,当前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明显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完全变成了“纸上谈兵”,这将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一) 关注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作业有兴趣
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因此,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改变无用重复的作业形式,摒弃记忆性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具体、形象与生动的作业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灵动的状态。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之时,应当更多地融入一些童趣因素,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作业,成为作业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作业的形象性与具体性,来提高趣味性。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第一,动手做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钟表。
第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时间的设定。
第三,分别在已经设定好的时间上加上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三十分钟,计算出应得时间。
这样的作业,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时间计算水平,符合小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 关注作业的分层设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分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不同,采用同等对待的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分层教学充分地结合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有所获”。那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全部完成。这样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这三类题型:
(1)基础题,如:30×23;
(2)提高题,如: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滴水40克。一小时滴水多少千克?一天滴水多少千克?
(3)拓展题,如:超市一周卖出6箱饮料,每瓶饮料卖8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还要知道什么已知条件?请补充完整并进行作答。
这几类题目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选做其他类型题。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 设计实践性作业,增强实践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与现象为学生设计作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测量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计算其面积,如饭桌、电视机屏幕等,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探究的科学严谨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并且,经过学生自己的测量而得出答案,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既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小结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时俱进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學数学教师去探索和实践的,只有努力探寻科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内容和方式,才能使数学作业更具效益,才能促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贾红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抓住“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9).
[2]刘晓春.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难题与应对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16(19):85.
[3]汪净尘.关于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49-50.
[4]何淑芳.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探讨[J].黑河教育,2016(2):45-46.
作者简介:
刘东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