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下的诗歌审美能力培养

2019-04-03张霞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中学语文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一直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诗歌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领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中所沉淀的文学美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将这种审美能力转变转为自身的一种素养。本文从中学语文诗歌入手,探索在诗歌教学下对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渗入途径,以期为语文一线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一、 挖掘诗歌中的情感要素,以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的教材中不缺乏情感要素,诗歌部分更是如此。好的诗歌总能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读完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仿佛通过诗歌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借助这种情感的共鸣以实现审美教育,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感受“诗言志、诗缘情”的文学功能,通过表面的诗歌文字来感受诗人借此抒发的个人“志向”或“情感”,让学生真正进入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创作正是处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但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依旧热爱生活,不忘理想,坚持地认为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种精神情感借助诗歌表达了除了,通过学习和鉴赏这首诗歌,让学生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考,直至真正把握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认知中得到启发,进而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体味诗歌中的审美意境,以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诗歌教学中常会提到一个概念就是意境,意境是我国独有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我国抒情性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作者通过语言描绘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诱发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歌都涉及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审美意境,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境,可以更好地开展诗歌审美教学,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音乐,利用音乐这种艺术的感染力来将学生快速代入到诗歌描写的美丽意境之中,如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等,同时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歌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特别适合用于学生的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引领学生去感悟诗歌之中的意境之美,来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情感进行语言激发,如在新课导入环节:“灿烂星空总是能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浩瀚的宇宙之中仿佛有无穷的奥秘,同学们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而星空这一意境就是典型代表,通过激发学生对于星空的联想来适当导入这样《天上的街市》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可以说是契合了学生的审美需求。

三、 感悟诗歌中的语言描写,以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公认的艺术,而文学又作为语文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存在,它是物质化的语言,也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物质形式。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选篇,都是名家经典,他们除了在情感、哲理上具有独特价值外,在语言上也是精炼、细腻,处处可推敲,细节之处尽可感悟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通过引领学生去感悟诗歌中的语言描写,可以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说到诗歌中的语言,中国的古典诗歌可谓是当仁不让,在字词句的使用上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如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中的《次北固山下》,可以说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了,其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受到很多让的赞赏,普通的几个字的巧妙组合,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以及时近佳节看到大雁纷飞景象思想之前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完此诗,很有离乡游子也不免慨叹一声“乡书何处达”。“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写景上可谓是独到,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短短十个字包含了很多信息:积雪已慢慢融化,汇集了千山万壑的雪化之水流入长江,使得水涨江面愈发宽广,另外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作为第二参照物的切入,更是衬托了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这些文字语言结构惊奇,构思巧妙。白描的手法的运用,将江面的景象尽显,构图之精美,意境之开阔,让学生尽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无形之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开展诗歌审美能力培养,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内在转化需要具备诗歌鉴赏的能力,鉴赏就是一首诗歌入手,通过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体味诗歌中的审美意境以及感悟诗歌中的语言描写,完成整个课堂知识信息接收过程,通过经验、想象和思维,激发学生思维和感悟,引领学生进入一种审美愉悦功能的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陳浩然.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审美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张晓梅.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D].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张霞,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关于《中学语文》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