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2019-04-03陈艳娟
摘要:这些年来经过轰轰烈烈的课改,学校的教学效果多多少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见效的。回首课改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要么照本宣科,将教科书、参考书上的东西搬到学生的脑袋里;要么就以“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为由,任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己扑腾,至于学生是否学会游泳了,还是淹死了,教师也管不了这个。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心中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只是就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儿教一点;就同一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语文教师所教的内容大相径庭,五花八门,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学理考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学能力
如今,语文阅读教学经过课改之后,基本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阅读课,则侧重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既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只有不断地更新思想理念,研制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把阅读课的重心转移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
一、注重预习,感知课文
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课堂的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差,畏难情绪重,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的正常节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就应该让学生提前接触课文,而且应是整篇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这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能在课堂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加课堂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明确目标,充分备课
确定切合实际、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与关键。只有方向正确,师生的课堂行为才不会误入歧途。能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育家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最后形成三案)的经验做法,能很好地避免“泛语文”的偏向,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有力说明了要备好课就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资源等,不能只把教学参考书照搬一通,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全盘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收益甚微。
三、深入理解,精心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就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所以要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才能形成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一般的阅读教学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或有重点地理解课文,最后统观全篇,对整篇课文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二是:要从整篇课文着眼。一般不要一上来就逐段讲读,更不要一上来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三是要加强部分和整体的联系。一个是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一个是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四是两个“整体”有质的不同。前一个“整体”,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要求不宜高,后一个“整体”,应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心,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对全篇课文都应有较深的理解。两个“整体”,体现了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由粗浅的理解到比较深刻的理解,由感性的表面的认识到理性的本质的认识。
四、课堂管控,高效教学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自然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充分的备课,又精心设计了教案,教师要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真正上出“语文味”来,就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一)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课堂中,读的方式很多,有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示范读,配乐读等等,读时有层次,读中有指导,尊重学生体验,淡化技术指导,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特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更好积累语言。
(二)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
可以通过换词对比,删词对比,补充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语言内涵。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積累的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有效地实现了积累向运用的迁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三)抓住悟点引导想象,填补课文空白,激活创造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冲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调动了他们参与的动机,拓宽了文本空间。
总之,追求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在今后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就要认真研究教材、切实落实好新课程标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境界。
作者简介:
陈艳娟,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