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19-04-03彭永强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本文笔者就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解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 以疑启思,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8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 科学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宰,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想法。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之前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内容是什么,遵循什么合作原则,达到什么目标。在集体的力量感召下学生不断提高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需要科学组建小组。合作小组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老师在小组构建上,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特征、学习表现、智力水平等因素,保证小组间的竞争平衡,同时注重观察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领导力、组织力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调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仅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同时使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和空间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4至6人的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建立成员角色轮换制,小组内部定期进行打分互评,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多层次、多维度的提高学生基本素质,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完善措施,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小组的桌面上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每个同学选出一个,摸摸物体的一个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一下,你摸的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觉?小组中组织轮流发言和小组总结,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描述问题的方法,组织自己的发言内容,模仿学习其他成员更加完整、顺畅的发言逻辑,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之意。

最后是科学评价,及时反馈。这需要我们教师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不应当仅按照传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而应当考虑多个因素通过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老师应当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老师的评价应当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积极性和操作性。在传统纸笔考试的基础上,建议加入学生学习总结汇报环节。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心理,在班内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良性循环。

三、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的根本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改变了过去老师指挥一切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削弱了老师在教学环境中的作用。相反,对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了解学生的程度和灵活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把握节奏,使讨论始终处于良好的气氛中,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观点,使学生建立自信,与小组学习建立正向反馈的循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才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避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创设良性互動的课堂讨论平台,使学生敢于探究,同时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高。

如在教学《分一分》时,你还能用老师为你准备的纸创造出哪些分数?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把不同形状的纸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一份或几份涂色并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出几分之几,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无味,鸦雀无声。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更深刻,对于数学的兴趣更加高昂,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 结语

总之,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今后,笔者会继续探索,力求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周海漪.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5,10:237.

[2]马丽丽.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

作者简介:

彭永强,重庆市,重庆市铜梁区平滩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