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03刘桂英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语言,领悟语境。但是,很多老师却没能把握好这个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也建议一些方法提供商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由此可以看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揣摩。但朗读教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就自己的思考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朗读教学问题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部分教师意识到过去课堂上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了,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就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朗读,学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但是这样又容易出现指导不到位现象。比如,在低年级语文课上,教师会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都埋头读课文,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的。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学生自读、小组读,最后快下课的时候,教师才开始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能课后再读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的指導不到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朗读,会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朗读习惯。
(三) 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二、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 朗读与指导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上,只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是不行的,还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指导,给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握文章情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去,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学习课文《放风筝》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然后再朗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从学生放风筝的生活实际出发,问学生放风筝的感受,回味放风筝时的意境,带领学生进入放风筝时的状态,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就会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出文中蕴含的情感,读出放风筝时的意境。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践去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 朗读与训练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小学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都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教师再给以适当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经常性地变换朗读方式,启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范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或者需要进行激情朗读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范读是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的最直接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会出现把握不住语速、语气、语调、情感等现象,所以,教师采用范读是非常合适的。领读:小学生喜欢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领读,这样,教师也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发现、纠正学生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角色朗读:如果课文对话多、富有情趣,就适合分角色朗读。
(三) 朗读与思考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深挚的感情,要想朗读好,就必须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朗读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只有思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如学习《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美丽的夜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么美丽的夜景下,你想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文中美丽的夜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授课后,还可以教给学生一首歌曲《小小的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四)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作者简介:
刘桂英,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