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型教学观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

2019-04-03崔炜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工智能

摘 要:本文先对创新型教学观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案例教学法、课堂辩论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相关基础上,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创新型教学;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之下,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逐渐被摒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成了教育行业中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其是专门研究和使用机器模拟与延伸人脑功能的学科。人工智能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本文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 创新型教学观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是否能够符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建设面向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学生创新的精神、能力和人格的创新性教学观,这是教育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通过对新型教学观的建设,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是一门前沿学科,是一门具备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学科,其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工智能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其中包含了智能系统设计和分析。一个智能系统要能够对其环境进行感知,要和其他智能体与人类相关作用与交互,进而完成相关的任务。人工智能课程中还包含了神经网络与智能计算机,学生在学习人工智能课程时,不但要能够选用合适的人工智能方式使用在相关的问题上,并且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实现技术。而通过对创新型教学观的运用,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

二、 基于创新型教学观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學改革措施

在创新型教学观上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改革。

(一) 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其是一种开放式与互动式较强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符合创新型教学观。在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提前做好策划和准备工作,使用特定案例作为教学基础,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提前了解和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进行互动与交流。案例教学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和观念的融合实现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并不是编造的故事,也不是阐明实施的实例,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事实案件。把这种案例教学法使用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对人工智能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分析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比如在教学人工智能的应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银行指纹识别、手机OCR文字识别以及超市商品条码识别等内容作为案例。在讲解专家系统的时候,在教学之前可以使用互联网为学生在线呈现一个医疗专家系统,演示系统的功能。并且还要和学生互动,用问答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与,使其能够了解专家系统的应用、能够解决问题等。在讲解状态空间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诺塔作为案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野人过河的相关软件。

(二) 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其主要是将教材知识点用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治理进行开发,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经过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问题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合作和探索的机会,这一点与创新型教学观十分契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可以包含很多知识点的问题,以此让学生解决。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智能系统设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比如知识对于智能而言有什么意义?对设计智能系统的启发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经过资料的查找和相互的探讨来获得问题的答案。智能系统具备智能正是由于其具有能够使用的知识,智能是在一个大的搜索范围中快速找出一个解的能力。知识阈值理论对智能系统的设计有着启发作用,在设计时将知识表示出来,在这个时候又会产生出新问题,比如怎样将知识表示出来。

将问题教学法使用在人工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分析、综合、观察以及想象等相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三) 课堂辩论法

自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出现开始就存在很多争议,各个专家和学派的争论与辩解让人工智能发展更加完善。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使用辩论这一方式,针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前景与相关的争议为主体进行课堂辩论活动。比如“人工智能能否超出人类智能?”这一类的问题作为课堂辩论主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与信息,验证自己的观点,并且准备好课堂辩论的证据材料。这种方式的课堂辩论输赢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在辩论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碰撞,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上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 结束语

人工智能是一项具有加强逻辑性的学科,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之下,通过构建创新型的教学观,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课堂论辩教学法相关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蓉,李永军.兴趣教学法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3,29(9):69-70.

[2]陈彬.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S2):279-282.

[3]李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6,31(10):64-67.

作者简介:

崔炜,上海市,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