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制创新克服职业倦怠

2019-04-03黄志超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使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有的老师个人诉求沒能满足,或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以对待任何事情都持否定一切的态度——看不惯,别人都不对,唯我独尊;有的老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不良情绪憋屈在心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说话、不反对、没意见;有的老师对生活失去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竞争积极性,失去工作乐趣,对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呢?

关键词:机制创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

一、 科学管理、建立民主

学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并落实到管理程序上。每学年,学校都要召开一至两次教代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审议有关全校性的重大问题等,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及需要审议的事项,教职工代表充分讨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迅速反馈到学校,学校对原来的报告和议案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再交大会讨论,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旦通过,便成了学校的行动方针、教职员工必循的制度,最终使管理体制日趋民主、科学,学校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其次,是实行“一条龙管理”,即“校长——主管副校长—处室主任——具体办事人员”,一级追一级,责任到人,负责到底。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教科研工作等都有学校的主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学校总是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将纷繁复杂的工作变成了有条不紊的程序,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 轮岗进修,竞争上岗

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迫切需要一大批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当前,教师队伍过于稳定,长期在一个单位,不仅年龄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一些老师还形成了思维惯性、工作惰性,长期面对一个岗位,早已没有了创新的动力。进行轮岗进修,竞争上岗,改变暮气有余、朝气不足,稳重有余、冲劲不足的教育现状。例如:现在,一些学校教师编制超编,可以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设置岗位,竞争上岗,杜绝“两个和尚抬水喝”的现象,其余教师集中轮岗进修或“跟班学习”,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的要求进行考勤,进修结束后,进行考核,竞争上岗。教师轮岗进修和竞争上岗的机制,可以打破旧的平衡,形成一股“冲击波”,形成“鲶鱼效应”,把教师队伍充分激活起来,使整个教育产生新的竞争,形成新的风气。如:我们常说的,“人挪活,树挪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相信,把教师轮岗进修和竞争上岗这着棋下好,必定能够推动教育整体发展,全盘皆活。

三、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 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人是一切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校的科学、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赡养父母,供养子女,也向往体面地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应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1.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切实贯彻“教师法”,真正做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甚至把教师纳为“教育公务员”。2. 学校建立奖教机制。奖励优秀、树立典型、创先争优、促进发展,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 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事业良性发展。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教师工作量、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拉开绩效工资的分配距离,向一线教师及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干多干少不一样”。

(二) 帮助教师调节不良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学会一些调节情绪、自我疏导和自我训练的方法。建立开放的心理咨询室,“静心室”,“情绪宣泄室”,布置一个温馨的环境,贴上暖色调的墙纸,摆上一些漂亮的鲜花,放上一些精美的书籍,还可以在旁边安装上一些健身器械。如果教师心情不好,可以到这里和心理咨询教师面对面地聊天、倾诉,可以到这里坐一坐,静静地看看书,可以到这里活动活动、锻炼锻炼,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使教师缓解工作压力。

四、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体验幸福生活

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激发工作热情。只有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乐观地工作,才能带给工作者快乐和自豪的成就感。而一切懒散的劳动,只能使工作更加庸俗,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会在教育研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在努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会不断地获得一些新观点、新方法,而这些会让教师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帮助老师进一步认识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一种生活”。西班牙作家左林说:“不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重要是带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感情去做。”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也要这样。对工作有激情,才能积极、主动地、更好地完成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在教书育人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把工作仅仅看成是一个谋生的饭碗、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时,就容易出现教师的职业倦怠。

五、 加强校本教研,增强职业自信心

由于课程改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方法手段很难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必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反复实践,最终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符合自身能力、水平的教学方法,否则,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进而强化职业倦怠。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只看课本,不学课标的现状;必须改变教师不研教法,理论功底薄,教学能力水平低的现状。学校要积极开展“研讨课”,推荐“优质课”,鼓励教师撰写“优秀论文”,设计“优秀教学设计”。学校要重视课堂研究和新课程理论学习,研究要新课程标准和“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并全面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深入课堂检验实践运用效果,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岗位练兵活动,并进行交流汇报,达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学校要定期收集教师反馈意见,根据教师需要,拟定教研活动专题内容,进行片区教研活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培养教研骨干,教学骨干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职业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也就能够克服职业倦怠。

总之,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轮岗进修、竞争上岗的机制创新,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袁越.论提高师德修养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2]孙小园.中学教师心理素质问卷编制及其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

[3]陈爱新.建瓯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黄志超,高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崇德中学。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社区治理的启示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