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外二首)
2019-04-03黑多
在这里,雨水,终于
将自己缝补。鸟羽的轻
抵扣日子的虚弱。
晨雾,可止疼。浓淡
散布得恰到好处,里外似乎空无一人
静啊,好像,从万千根柢之上,能够取出
沁凉。年轮足以截住飞矢。
林中。有沉落伴着腐朽,更有消失。
石藓厚厚。林中。窸率
倘若盖顶,戒律便会蓬勃。
提炼笔记
他们需要一根棍棒来搅动“海水”。
他们需要一根绳子来转动“棒子”。
他们把陆地上的树木、藤蔓、碎石,
以及各种素材投到眼睛里去。
此刻——“水”……
必须以某种速度流动,
垂直、平衡,向周缘伸展。
舞蹈中,他们取来瓶子,
分装毒药、宝石与仙露,
脖子變成湛蓝色。
苇丛或无题
一片苇丛的神秘绝对不能被打开。
苇叶锐利如刀,小径弯曲如门环,绵密摩抚手指。
此刻,荡漾,超出了我所归附的大地。
几千年的我,几千年的深秋都是这样,
拨开一点苇叶,就听到一点光在清唱。
拨到尽头,有人,涉水而去,去哪里呢?
去哪里已显得不重要,背影,透明的了,
陌生,无限地蔓延,顺着茫茫芦花。
我始终对深秋抱有愿望,并为之着迷,
我从未停止过某种“幻想”。
有人,退居笼中,难寻苇丛的腹部,
那是苍穹俯瞰的一个圆点,
真实又虚无,永远属于飞鸟。
他选择用狭窄的更多可能,造一艘时空舟,
并苦绘一本生态图谱。他尝试感受一只蚂蚁,
是怎样轻轻迸发出整个身体之外的力量,去拖动,
一根比自身体重重1700倍的草梗,这根很细很细的,
草梗。那些再力花、梭鱼草、石菖蒲、细叶芒,
那些水葱和千屈菜,狐尾藻和野慈姑。
他热爱,在破晓的薄雾中浮现和相融。
我始终对深秋抱有愿望,并为之着迷,
我从未停止过某种“幻想”。夜太长,
回来,喝下酒,一根芦苇在一根芦苇的
思想里踱步,三更天的芦苇倒向五更天。
风不摇,词不动。喝下酒,继续数不清星月。
掌纹交错,沉默犁动泥沼,有种调子出来了,
没有人说话,像芦苇内部的声音,只有饱满和荒凉。
游走在苇丛斑斓的边缘,日太长。楼房灰蒙蒙,
公路拥堵,新的旋流正于湖底酝酿。
黑多,本名程潇,1995年7月生于黟县,徽州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18安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诗歌月刊》第二届安徽新青年诗人改稿会学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著有诗集《枯树的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