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4-03张尧天温凤云于子涵
张尧天,温凤云,于子涵,张 娜*
0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0%,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女性癌症首位[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多种方案结合个性化辅助的综合治疗阶段,NCCN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是早期及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可消除或减少转移灶,防止远处转移,提高保乳率,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3-4]。
新辅助化疗以含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为主,或两种药物序贯治疗,本研究联合应用此两种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旨在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6例,纳入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受体均为阴性;术前未经放化疗;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满5年。按照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排除标准:伴发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其他化疗药物患者;新辅助化疗失败远处转移无法手术患者;未按本方案或中断化疗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外其他术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采用常规化疗,选取氟尿嘧啶(500 mg/m2)+环磷酰胺(70 mg/m2)+表阿霉素(500 mg/m2)化疗方案,3周为1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
观察组治疗方案:采用蒽环类联合紫衫类新辅助化疗,选取AT方案,紫杉醇(175 mg/m2)和表阿霉素(7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
化疗完成后,完善检查,行手术治疗。化疗前30 min肌注异丙嗪25 mg及苯海拉明20 mg,静推地塞米松10 mg、5 mg/ml盐酸托烷司琼,以对抗化疗不良反应。周期结束后4~5 d复查血常规,周期开始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及血糖水平,每2周期行乳腺B超评估肿瘤变化并选择手术时机。术后2周期化疗,常规术后放疗,胸壁+锁骨上区放疗DT50GY/25F。
1.3 观测指标及疗效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肿块两个最大垂径乘积缩小≥50%,超过1个月。治疗总体有效率=(完全缓解病例数+部分缓解病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年龄以及临床分级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脱发现象。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4例,其中胃肠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少4例,静脉炎2例,发生率36.8%;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6例,其中胃肠道反应6例,白细胞减少6例,静脉炎4例,发生率4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81)。
2.4 两组患者随访预后生存情况比较 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59.1±4.3)、(51.3±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5)。
2.5 不同组织分级患者生存情况对比 观察组组织分级Ⅱ级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8.5%)。观察组Ⅲ级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女性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易发生多种途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5]。乳腺癌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种族、遗传因素、饮食结构均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失控,胞间连接松散导致肿瘤播散,给治疗带来困难[6]。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在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7],其在乳腺癌总体发病中可占25%。晚期的三阴性乳腺即使经过系统治疗,预后依然较差[8-9]。目前,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式[10],多采用三代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剂量密集给药及多种药物联合序贯使用。
临床上采用的常规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应用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及表阿霉素会引起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加[11]。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系统性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临床治疗过程中,蒽环及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一线化疗支柱药物,其中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联合化疗的基石,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术前化疗方案中。紫杉类药物为新辅助化疗开拓了新的前景。联合应用蒽环及紫杉类药物,可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及更为可靠的临床疗效。蒽环类药物属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抑制DNA复制和解螺旋,导致肿瘤细胞DNA断裂死亡[12],紫杉醇通过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网的形成阻断细胞分化,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3]。最早关于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见于CALGB/INT1048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序贯应用将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7%和18%,5年总体生存率提高到近80%[14]。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方案,可将微小转移灶消除,可有效缩小原发肿瘤体积,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15-16]。此外,研究提示,通过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保乳手术的发生率[17]。本次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病灶体积缩小,治疗有效率达到92.1%,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8],提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用药的耐药情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此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常规治疗方案相当。随访治疗后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生存时间。国外多项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19-20],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蒽环与紫杉类药物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首选方案。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涉及环境及一系列遗传标志物共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较高,可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