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中的大学生
2019-04-03徐祖荫龙立炎龙昭云李贵红
徐祖荫 龙立炎 龙昭云 李贵红 │文
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2贵州省台江县农业局;3贵州省台江县政协;4贵州省台江县妇联
笔者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陕西有个大学生辞职回乡、到秦岭山区养蜂创业的报道。无独有偶,我省也有个大学生返乡养蜂创业,此人名叫张德文,贵州省台江县红阳村人,现年35岁,2008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计算机系,曾先后外出务工两三年,然后回家酿酒、种天麻,但均不是很成功。2015年,因见到同村一个老人家养蜂收入不错,自己父亲也养有二、三十群蜂,从小又与蜜蜂接触过,于是就动了养蜂创业的念头。2017年生产、销售原生态优质土蜂蜜近1000斤;2018年,小张又放桶招蜂300桶左右,买了车,初步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小张家住雷公山边缘地区,雷公山是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雷山、剑河、台江、榕江等县,面积4.8万公顷。这里山大林密,森林覆盖率60%左右,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常见的蜜源植物有盐肤木、刺老包、火草、鬼针草、蛇莓、白三叶等多种,养蜂条件很好。
经当地干部介绍,我认识了小张。小张个子不高,衣着朴素,为人低调。因劳动和日光曝晒,脸色微黑,十分面善,见人总是笑嘻嘻的,脸上戴着一副宽边眼镜,透露出一丝文人气息。见面后,我说要到他蜂场实地考察一下,他很愉快地答应了。
小张家住在山脚的寨子里,放蜂地点就在他家附近的山上,山顶海拔1760米左右,山顶平缓
而山坡陡峭。山顶与山腰以下的景色、植被不一样,山腰以下林木繁茂,但山顶风大,没有高大乔木,有的只是高山草场,所以国家在此投资建了一个风力发电厂,沿着电厂周边数十公里的山梁上,可以看到一座座贮立在山头上的风力发电机。站在山顶之上,远眺连绵不绝、巍峨的群山,再加上近旁摆臂旋转、雄伟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扑面而来的习习凉风,一种“一览众山小”、难以言表的豪情会油然而生。可惜的是,我们于2018年9月中旬第一次去的时候很不凑巧,天气突变,寒风刺骨,天上下着毛毛雨,山上云雾弥漫,能见度不过10多米,因此我们只好在路边匆匆割了两桶蜜就下山了。直到9月29日,笔者接到县农业局龙主任的电话,说根据气象预报,9月30日是一个晴天,于是我们按约定时间,再次前往现场。这天果然如预报那样,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山上风景如诗如画,还陆续遇到一些赶来观景的游客。
图1 收蜜路上(用刀开路)
图2 放在岩石边的蜂桶
小张养蜂地点就以电厂为中心,周边大约10多公里、海拔高低不同的范围之内。这里因为山高林密,又是州级自然保护区,人烟、耕地稀少。尽管如此,小张安置蜂桶、招蜂时仍十分小心,有许多讲究。小张使用的蜂桶多为长方形木桶,一般板厚2厘米,长60~70厘米,横截面宽的有27~28厘米见方的,也有小到22×24厘米的,大小不完全一致。海拔低一点的地方放横截面大一些的桶,高一些的地方则放小一些的蜂桶(蜂群迁飞筑巢的时间晚,生产期短)。安放空桶时要尽量选择在有岩石的地方,一是对蜜蜂而言,目标明显;二是岩石对蜂箱有遮风挡雨、避免日光曝晒的作用。另外还可利用散碎的岩石压住蜂箱,避免狗熊破坏(山上有熊出没)。再有就是尽量放在隐蔽的地方,如树丛下,草丛中,避免有人发现偷盗。放桶还要尽量分散,不要集中,以便充分利用蜜源形成产量。我们这次跟随小张取了3桶蜜,相互距离都比较远。有的放在离公路较近的山坡上,有的则离公路较远,要下到山沟深处。不管远近,路都不好走,甚至几乎没有路,时常要用刀砍开草蓬、竹丛、荆棘才能到达。从上午10点半起,到下午两点半,在小张的带领下,4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总共只收了3桶蜜,主要是路上花的时间多。我们空手都不好走,小张要选址、安放蜂桶、平时查看(大约1月1次,查看蜂群投住情况),以及将收获的蜂蜜带回,其艰辛可想而知。一方面觉得原生态蜜的确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也对这个小伙子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到十分钦佩。
小张告诉我们,原先跟随父亲学养蜂,有一些传统养蜂知识,但作为创业来说,这些经验远远不够,在发展养蜂的过程中,他也摸索出了一些道道。他把养蜂当作谋生手段,是从2015年开始的,由于缺乏经验,当年在山上放100个桶,只投住了20群。后来他在放桶前,先用蜂蜡在桶内熏烧,果然提高了投住率。2016年放桶成功151桶,其中被狗熊毁了63桶,他人偷了15桶,损失惨重;割蜜73桶,取蜜800斤。2017年放桶260个,投住120桶,产蜜1000斤。2018年放桶400个,入住近300桶,初步估计能收蜜2000斤。我们这次跟小张上山,其中两桶各取蜜10斤左右,有一桶取了30斤蜜。我们看着大块大块晶莹剔透、黄澄澄的原生态脾蜜,非常兴奋。一般来说,产蜜多少,跟蜂群投住时间的早晚有很大关系,山下春季气候回暖、开花早,三、四月份就会有蜂投住。山上气候冷凉,开花晚,一般五、六月份蜂群才投住。入住早的蜂群建巢早,发展时间长,群势大,产蜜量就会高一些。直到2018年为止,小张的生产方式还很原始、很传统。山上因为取蜜晚(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冬季气温低,蜂群难过冬,所以小张采取的是割蜜弃蜂的办法(全取,不要蜂),在我们的建议下,2018年开始尝试边割蜜边过箱,取蜜后把蜂群搬到山下越冬。不难理解,他这样养蜂每年都是新蜂投住,重造新脾,根本没有巢虫及其他病害,不用药,也不喂蜂,所以他的蜂蜜应该说是真正全天然、无污染、零添加的有机蜂蜜,现每斤售价150~180元。小伙子也很有营销办法,经常邀请一些老顾客到现场割蜜、品蜜,很有吸引力,有时一个客户就会买上几百斤。
我们问小张,你养蜂最担心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一是愁销路,怕产量大了以后蜂蜜卖不完。再有就是蜜源问题,他说现在政府发动养蜂,2018年蜂群一下子增加很多,会争抢蜜源,影响收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在山上往南刀村的方向,放了两个蜂桶,2017年每桶割蜜10斤,但2018年每桶仅割两斤不到,两年差别很大。原因就是南刀村2018年政府发了很多蜂群,跟他放的蜂地点只有二、三百米的距离,降低了产量。小张担心的事情,其他养蜂员也有同感。我省威宁县石门乡传统养蜂协会(传统饲养)的安会长说:“现在养蜂人和蜂群数量多了,蜜源就显得不足,我2018年养了100群,结果还不如2017年50群的产蜜量。”
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有想法,欢迎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养蜂队伍中来,养蜂事业才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