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跨学科核心素养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和启示
——以曼彻斯特大学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为例
2019-04-03楼毅
楼 毅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的界定、遴选和培养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迎接未来职业和社会,英国高校普遍设立学习支持项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跨学科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归纳分析该项目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并为中国高校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建议。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
为了应对21世纪的挑战,英国产业联盟在1989年发表了《通向技能革命》报告,拉开了核心素养研究的序幕。[1]虽然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术语表达和分类遴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趋同:核心素养是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和核心能力。学习和实践、创新和创造、交流与协作、问题解决、自我管理、信息和媒体素养、社会责任是各国和组织发布的核心素养框架的共通甚至共同之处。核心素养是面对不确定的复杂情境、解决复杂问题时所综合运用的高阶素养,具备可迁移性,可用于不同社会场域和职业领域。
鉴于核心素养的高阶特性,以掌握和运用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习必须是深度学习。根据ICAP学习方式分类框架,比起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建构学习和互动学习更能够促进深度理解和学习。[2]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需要弱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更多样化地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在教学组织中通过不同视角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协作建构意义。[3]因此,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认知方式都必须相应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科课程为载体。[4]对高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研究都相对薄弱。近年有些高校教师开始借鉴基础教育阶段的经验,尝试以教师教育类研究方法课程为载体,开展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养。[5]也有研究者提出,应通过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6]但对中国知网期刊和学位论文的检索显示,目前国内尚没有高校采用跨学科方式培养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较成熟的心智和较强的认知能力,鉴于核心素养的高阶特性和可迁移性特征,跨越学科限制、整合各学科需求,应该是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
二、曼彻斯特大学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
根据 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布的 2019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曼彻斯特大学世界排名29位,英国排名第六位。[7]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单一校址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来自180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曼彻斯特大学2018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学生人数为40490名,其中本科生占约70%。[8]由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牵头的 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从2013年9月开始运行,以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老师和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好评,2014年3月获得Blackboard公司颁发的混合学习创新奖,2017年7月获得学习社区参与(community engagement)大奖。对参与面授工作坊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5%的学习者对学习效果满意。[9]笔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曼彻斯特大学做访学学者,系统参与了该项目的学习。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该项目以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和学生中心为设计理念,将技能培养和个人发展相结合,促进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
该项目秉承五大教学目标:提供技能发展机会,鼓励学生成为主动、独立的学习者;为全校不同学科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设计由学生驱动、适应学生需求、灵活的技能发展模式;拓展与现有课程匹配的信息素养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和作用;以有限的资源构建达到以上目标的可持续发展。[10]
(二)教学对象和内容
教学对象为曼彻斯特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老师也可自愿参加。教学形式包括线下工作坊面授、线下免预约个人辅导、线上自主学习、线上社交媒体互动学习四种形式。各种形式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课程教师可通过教学系统将项目板块按需要嵌入课程教学平台并对学习成果给予评估。
截至 2018 年 3 月底,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每学期平均开设36个主题的线下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面授教学时长平均一个半小时;每周三中午12点至1点,在图书馆开展线下免预约个人辅导。
表1 2017-2018第二学期第一至第三周线下面授工作坊主题
第二周正念专注力我有阅读障碍吗?放下一切,专心……减轻完美主义压力寻找动力时间管理:充分利用时间批判性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学术写作:写作中的引用Endnote入门文献管理理解英国文化网络使用,识别偏见第三周正念专注力我有阅读障碍吗?战胜拖延症挑战无用思维习惯充分利用意志力:更高效学习和复习系统检索成功检索学术写作:有效论文结构阅读学术文章陈述技巧:搭建有效陈述发现学习方法成功语言学习技巧团队工作:发挥你的长处
从表1第一至第三周的线下工作坊主题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涉及学习和实践、交流与协作、问题解决、自我管理、信息和媒体素养等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对于自我管理等需要长时间养成的核心素养,相关主题的教学内容反复循环开展。
截至 2018 年 3 月底,My Learning Essentials专题网站上共有42个时长15到20分钟的线上自主学习资源,包含PPT、视频、音频,还有拓展阅读材料和其他资源。比较复杂的学习和实践素养按过程分割成若干专题,各自独立又相互链接。以“论文写作”专题为例,线上有五个相关过程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按完整论文写作过程学习,也可以按自身需要单项学习。另外,@mlemanchester每天平均发布4条推特,全年无休,推特内容包含线下工作坊时间预告和提醒,线上新学习资源推介,还响应碎片化学习需求,利用推特将教学内容分割发布。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材料制作
1.异步混合式教学,以学生需求为驱动设计教学内容,促进素养的主动学习和建构性学习。
该项目采用异步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工作坊和个人辅导侧重参与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现场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提供个性化辅导,线上自主学习资源和社交平台互动充分赋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权。线下和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以学生需求为驱动,在教学设计中使用学生经历创设情境、呈现学习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问题,体现对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的整合和综合,参考真实学习或实践过程进行分块编组。
不同于只需要注意听讲的被动网络学习,该项目的线上自主学习资源中设计了充分的互动内容,课件会给出问题解决策略提示,需要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通过建构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2.跨学科、跨学历层次的异质小组工作坊塑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建构性和交互式学习。
线下工作坊学习组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学科、学历层次,组成临时异质学习组,通过沟通和交流去了解彼此对问题的理解,建构和阐述自己的见解,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文化、跨学科、跨学历的教学对象不仅通过互动式学习培养了跨文化交流和协作素养,更为问题解决带来多视角的经验分享。
在工作坊中,组织面授教学的老师不再是控制教学内容、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者,而是创建学习情境的学习促进者,协助学习组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控制得到弱化,更有助于学生建构性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开展。
3.跨部门、跨学校联合制作学习材料,师资来源广泛,为素养培养提供多元支持。
My Learning Essentials 项目由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牵头,除固定的项目工作人员外,心理咨询部、就业服务部等都积极参与学习材料的制作,甚至跨学校开展学习材料制作合作。例如线上学习资源“战胜拖延症”由项目组和心理咨询部合作,“简历结构和制作”由项目组和就业服务部合作,“社交媒体使用学生指南”是由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大学合作完成;线下工作坊“理解英国文化”由项目组和艺术语言文化学院合作,主讲老师来自艺术语言文化学院。多元的制作部门和师资确保学习材料内容的优异质量,也为不同职能部门、学院与全校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增设了一个窗口。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启示
1.利用互联网跨越高校内学科分界,构建探究性自主学习环境。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全面发展的关键品格和核心能力,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共同需要。曼彻斯特大学My Learning Essentials项目已经证明了跨学科甚至跨学历层次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国内高校应该利用互联网打破学科壁垒和教学时间限制,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模块式核心素养互动性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灵活多元的核心素养探究性自主学习环境,培养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
2.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未来社会需要为目标开发学习内容,强强联合、共建共享。
21世纪核心素养教学必须始终体现人的发展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各个院系应该和图书馆、教学管理、就业服务、心理咨询等不同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核心素养学习内容,各大名校应该基于自己的优势专业或产学研合作成果共同开发学生核心素养学习活动,共建共享。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密配合,既反映学生个体需求更反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趋势,拓宽学习内容来源渠道,培育未来社会、职业和岗位需求的核心素养。
3.转变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设计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
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中心位置,从“教”转向“学”是我国近十多年和未来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但要真正实现从“教”转向“学”,教师必须成为探究者,更主动地去研究学习者和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生活体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分析、批判、应用、合作、创新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更积极深入地和学校其他部门以及行业人员交流合作,探究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未来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同时,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用创造性的思路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和评价形式。
四、结语
核心素养培养是全世界各学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事关21世纪人才的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做好准备,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是每个高校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抓住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改革机遇,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师生关系等各方面探索创新,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从而提高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