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英语写作构思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2019-04-03鲁艳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裁议论文语篇

邓 华 鲁艳辉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1 引言

写作过程教学法将写作分为写前阶段、写中阶段和写后修改三个阶段。构思是写前阶段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环节。国外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构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1][2]因此,国外英语写作教学[3][4]非常重视写前阶段的构思能力培养。2018年4月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我国的英语测评标准,也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参考框架,[5]其中,写作策略能力分量表根据写作的认知过程,将写作策略分为构思策略、撰写策略与修改策略。[5][6]这表明未来的英语写作教学与测评应聚焦写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国内虽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写作构思进行研究,[7][8]但研究均未涉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反观国内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行为和写作成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构思意识,或不知如何构思,通常是要么提笔就写,东一句、西一句,要么一筹莫展、无从下笔。写出的作文要么是内容不够,字数来凑,要么文不对题,更谈不上内容的完整性与适切性,篇章的连贯性等。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随着教研结合理念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9][10]积极探索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彰显成效。框架理论是重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已广泛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如在词汇、阅读、翻译、写作中的应用研究,[11][12][13][14]但对于如何利用框架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还未发现。基于此,本文以Fillmore框架理论为指导,结合写作教学的“过程体裁教学法”,提出一种旨在提高学生构思能力的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2 框架理论

Fillmore于1975年首次将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之中,并把框架定义为 “能与场景的原型实例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5]。在1982年发表的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一文中,Fillmore把框架定义为“特定统一的知识网络或对经验连贯、一致的识解”,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15]。框架语义学的基础是所谓的“商务事件”框架,也是其经典范例。

写作跟人脑中的认知框架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认知规律。人们进行写作时,首先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激活相关的概念框架,形成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并不断对概念系统选择视角,突显不同的概念域。框架理论把语篇建构的过程看成是对框架元素的填充,如果框架元素得到了填充,语篇意义则是完整的。而某一语篇提供的信息则可唤起一个统一的框架,从而构建出整体性的语篇意义。[16]此外,框架语义学认为语篇能激起自身的语义框架,同时框架中的元素有的是必备的,有的是可选的,有的则应该剔除。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构思,作者可以如“春笋剥皮”一样,不断激活写作的相关框架,层层挖掘框架内容而获得写作灵感,安排写作结构与内容,最终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

3 课堂行动研究

3.1 行动研究方法与步骤

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型研究,教师既是理论的研究者又是实践教学中的行动者,也是行动效果的评估者,是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推动科研的有效实现途径。Richards[17]指出,行动研究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研究要素,即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反思以发现问题;二是行动要素,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造。行动研究是个螺旋式自我反思的行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评估。本轮行动研究的流程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研究流程图

针对学生写作构思意识淡薄,构思能力不足等问题,笔者在所授的2017级两个班级(共102人)大一第一学期期末时进行了一次命题作文测试,并辅以开放性作答问卷和访谈,以了解学生的写作习惯与感受。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写作时会产生写作焦虑,总觉得无话可说,且构思意识淡薄,或不知如何构思,因此写作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

行动研究是问题驱动型的研究方法。反思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和听说课程,改造前的读写课程授课均按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 after reading 进行。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写作主要以背诵范文、模仿写作为主,缺乏写作过程的训练和系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就算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也难以写出理想的作文。

3.2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写作构思

第二个学期开学前,与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并不断地讨论与修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研究得出框架语义学用于写作教学时可以先自上而下给学生总结出[体裁]框架、[语篇特征]框架、[语言特征]框架和[主题]框架及其基本元素。

首先,我们可以把写作看作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一项认知活动事件,并建构典型的写作事件框架,如图2:

图2 [写作事件]框架

在写作事件中,体裁、语篇结构、主题和语言特征构成写作框架的基本元素,缺一不可。框架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对任一框架元素的理解,必须借助于框架内的其他元素。框架元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体裁]元素是[写作事件]框架的触发器。写作时首先激发的是体裁框架元素。写作者根据写作任务选择相应的体裁,在该体裁框架下,选择相应的语篇结构,确定主题内容,使用具有该体裁特征的语言组织文本。接着建构如图3的[体裁]次框架:

图3 [体裁]框架

体裁是写作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风格特征,具有统一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图式。某一特定体裁的文章有其自身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是大学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在写作时需首要选择的框架系统。英语语篇体裁丰富,大学生应熟练掌握的文体主要包括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选择某一体裁进行写作时,其文本必须能够激活读者关于该体裁的相关框架,这是因为同一体裁的文章通常能唤起统一的语篇结构框架和语言特征框架。基于此,作者应先熟练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特征框架和语言特征框架。在确定文章的体裁后,写作构思进入第二步,确定文章的语篇结构特征,即如何安排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不同体裁的文章,因其交际目的不同而要求读者解决不同的问题。本文以议论文为例,讨论如何进一步确定[语篇特征]框架与[语言特征]框架。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语篇体裁,有特定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如图4:

图4 [语篇特征]框架

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必须具备以上的框架元素,且元素间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讲,框架元素[论点]为[语篇特征]框架的触发器,应位于文章的开头段落,是作者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即为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有且只有一个,监控整个写作过程。[论据]和[论证]是支撑文章的主体部分。一篇议论文应有两个或以上的论据。作者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主次关系来确定论据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对比的或递进的等。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强调的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可以是举例、对比、归纳、推理、因果等。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同时如果引进其他不必要的元素,则会出现跑题或审题不正确的结果。

图5 [语言特征]框架

根据议论文的语篇特征框架,得出相应的语言特征框架,如图5:准确性(accuracy)是议论文语言的首要特征。从议论文语篇结构的三要素来讨论,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因此必须正确、态度鲜明,绝不可模棱两可,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措辞准确、避免歧义和模糊性。论点中若出现possible,uncertain,doubt 等词汇,无论文章的论据多充分,论证多严谨,都算不上一篇合格的议论文。用于论证的论据更是如此,若论据本身不准确,值得怀疑,又何谈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呢?同样,论证的过程也必须准确、严密。简洁性(brevity)指的是表达要言简意赅,不啰嗦、不深奥晦涩。修辞性(rhetoricity)指的是用词鲜明、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论点中会出现firmly believe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汇。礼貌性(courtesy)则是指在写作的过程中需站在读者的角度,不妄自武断做出评价,这是因为议论文是作者在说服读者接受某一观点,是读者与作者高度互动型的文本。因此议论文的论点中常用shoud/could/might等虚拟动词来代替must/can等,以体现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主题]框架是写作构思的最后一步,对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充实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言之,就是如何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确定好体裁、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后,根据话题关键词激活作者关于该概念的知识框架,然后再选择一个视角,凸显欲表达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储备了[写作事件]框架的基本知识之后,写作时先确定体裁,而主题、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则可同步构思,抑或交替进行或相互影响。

[写作事件]框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吸收了语言学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整个构思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有了周全的构思,撰写文章时便能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3.3 写作教学实践

给学生授课前,只需要简单介绍框架理论的特点即可,然后结合范例讲解[写作事件]框架,让学生储备相关的框架知识。写作教学材料仍为读写教材,但增加同体裁、不同主题的原版英文报刊文章供课外阅读。同时,在所授的班级开展学习合作小组,共同完成课内外的写作实践活动。下面结合写作“过程体裁教学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为例,阐述如何改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

(1)范文分析。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18]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所有学习和习得的首要途径。写前阶段的构思活动更是离不开大量的语言输入与素材积累。教师根据特定体裁的范文,讲解如何从话题解读开始构思文章的框架和内容,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构思阶段的认知活动,并指导写作的全过程。教师先通过自由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辨认文章所属的体裁。若是第一次讲解的体裁,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预测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讲解的详略度提供参考。这也是行动教学的关键所在,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调整教学计划。若是已经讲解过的体裁,则可以考查学生对该体裁的掌握程度如何并让其加深理解。然后对于第一次讲解的体裁,教师结合范文详细讲解该体裁相应的[语篇特征]框架、[语言特征]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该范文的[主题]框架。若是重复的体裁,则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应的框架。如第八单元的Section A: Animals or children?——A scientist’s choice.根据话题“动物还是孩子?——一位科学家的选择”,这表明该文章是一位科学家在动物和孩子之间做的选择。显然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应该要回答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以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因此根据所储存的[体裁]框架,该文章为议论文。再根据[语篇特征]框架,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里要结合[主题]框架。话题为选择保护动物还是保护小孩?观点因人而异。因此,在构思文章的时候,首先要选择视角。本文的视角为“科学家”。根据我们的概念结构,科学家选择的应该是保护孩子,若选择“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视角,观点则会大相径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绘制构思框架图的形式把文章的语篇结构、主题及相应的语言特征层层挖掘出来,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从范文中深入了解如何构思议论文的撰写,以确保审题正确、内容完整、篇章连贯等。

(2)仿写/缩写。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上一个阶段讲述的如何从体裁这一写作要素开始构思文章,并“内化”该体裁的语篇结构特征、语言特征和该主题的内容框架。

(3)课后阅读。Krashen[18]还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认为单纯输入语料是不够的。为了习得某种语言能力,输入的材料不仅要丰富,而且还应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该体裁的了解和对不同主题/情景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由教师给学生指定稍高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同一体裁、不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供课外阅读,以及由每个写作小组自行寻找一篇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进行小组阅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为构思阶段收集素材的能力,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理解和运用该体裁。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写作构思的四个方面总结出相应的框架,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何做到审题正确、确保内容完整和篇章连贯。

(4)独立写作。教师给定题目/情景,学生进行写作。写作过程主要由构思过程的记录,以及小组成员的互评,从体裁的选择、语篇结构、语言特征和主题内容四个方面给对方进行评论,并综合他评意见进行修改,让学生“内化”该体裁的构思过程,并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知识。

3.4 写作教学评估

学生的写作评估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在学期的最后一周,给两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命题作文测试,题目为Should firecrackers be banned?考试时间为 30 分钟,总分为15分。考试结束后,作文实施和前测同样的评分流程,以确保评分的信效度。写作档案袋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式。

4 结果与讨论

外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观是多维度的,因此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哪种方法最合适,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本轮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为主,时间为一个学期。在学期结束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行动研究的效果进行评估。

(1)写作成绩。对两个班级的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一班的写作前测成绩均值为7.95分,后测成绩均值为9.03分;二班的写作前测成绩均值为8.01分,后测成绩均值为9.12分,两个班级的前后测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改造后的写作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事件框架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写前阶段的构思能力训练。

(2)教学日志。在实施写作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由笔者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通过对反思日志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在写作教学改革实施的初期,尽管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语言学理论,以期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但学生的理解比较有限。这可能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有关。他们不关心语言背后的思维问题,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在利用语言学理论对课堂进行改造时尽量简化理论,以启发思维为主。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构思思维能力训练和具体任务进行结合,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与课堂参与度也逐渐提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当同一体裁的文章出现第二三次时,课堂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也基本能在两三轮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该类文章的构思策略。但同一体裁的文本若反复出现在教材中,教师则需调整教学计划以应对学生的“审美疲劳”。

(3)写作档案袋。写作档案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写作阶段性成果和学习反思日志。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查阅学生的写作档案袋发现,学生在写前阶段的构思内容越来越丰富,逻辑越来越清晰。通过分析学生平时的写作文本和期末考试的作文,并对比前测的作文文本,发现学生已有明确的审题意识和谋篇布局的意识。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语言表达更加得体,篇章更加连贯。有学生说:“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写作前如何构思,往往提笔就写。现在经过系统的训练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构思也是有逻辑顺序的,知道了面对写作任务时,如何一步步规划自己的写作,并指导整个写作过程。”还有学生说:“大量的思维训练和课外阅读,让我对语言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语言不能只靠记忆了。有了固定的写作学习小组,感觉找了学习伙伴,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写作,而且想到自己的作文会被同伴欣赏,更有了写作的动力。”这也说明,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反思与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与实践活动。

5 总结

本轮行动研究利用Fillmore框架语义学理论,总结写作事件中的不同框架,来对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进行训练。实践表明,该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即构思能力与二语写作成绩显著正相关。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任务和评估方式,让学生树立写作者主体意识,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写作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写作的其他阶段入手,探讨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体裁议论文语篇
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
议论文阅读专练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