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助推杭州大都市区建设

2019-04-03何明俊

杭州 2019年8期
关键词:市区杭州中心

文|何明俊

在浙江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杭州的目标是建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一流湾区城市,具有极强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而“拥江发展”战略作为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将有效助推杭州大都市区、都市圈建设,进一步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彰显杭州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历史人文、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优势。而对比国际及国内先进城市,在适应“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上,杭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区的建设、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强化城市主中心功能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中心区应高度集中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明确城市主中心的定位与功能。由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世纪城核心区组成的城市主中心规模达8平方公里,规划商业办公建筑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规模可以支撑全球区域级城市的创建。应尽快完成功能整合,加快吸引集聚高能级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入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适当留白,为今后更优质的项目预留战略发展空间。

打造方便高效的城市新空间。城市中央商务区应综合考虑功能的水平复合和垂直复合模式,加强深层空间开发的技术,不仅要安排市政基础管线、商业开发、城市公共交通、地铁的空间位置,还要谋划好市域快线或郊区(城际)铁路使用的可能。同时注重人性化空间的塑造,加快建设地上地下的交通连廊,增强楼宇与地下空间的连通性。

加强钱塘江两岸的中心区交通联系。以伦敦、首尔、上海为例,三者中心区跨江通道的密度大约为每公里1.2-2条(包括桥梁、隧道和地铁),杭州则为每公里1条。目前,应加快建立合理的过江综合交通体系,包括城市铁路、地铁、隧道、与水上交通的联系。两岸还可提供商务出行、旅游、日常消费出行的渡轮和相应的码头设施,以及景观型的空中悬挂列车方式,将交通与观景功能结合起来。

引入中央活力区的概念,放大城市主中心辐射效应。规划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包括上城、江干、滨江和萧山沿江段组成的钱江两岸中央活力区;整合老城区资源,规划武林、湖滨以及延安路的老城中央活力区。或者将该两个中央活力区合并为城市大都市的中央活力区,承载杭州最为核心的金融、商务、旅游、文化功能,成为最具魅力的城市中心区。

完善钱江两岸的空间布局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保证城市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用最少的资源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拥江发展”战略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布局。

钱塘江沿岸应该分段布局,错位发展。“大花园”区段主要围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而“大都市”区段更多的是体现城市功能,并保护好南宋皇城、凤凰山、六和塔、之江大学校区等地的空间景观。沿江两岸涉及的区县(市)总共有数十个新城和产业园,应按照“分区、分类、分阶段”,进行差别化发展。

“后院变前院”,调整不适当的功能布局。长期以来,沿江地区一直作为城市的边沿区,如铁路货运交通穿越市中心区,由此形成了上城的山南地区的铁路货场、陶瓷品市场等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同时,沿江仍存在城中村、低小散与污染的产业,钱塘江的水源地包含与城市功能的矛盾越来越大。要制定规划逐步调整与“拥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的城市布局,要重视生态战略空间的保护。

增强城市主中心及中央活力区的公共交通的地位。可借鉴芝加哥,以主中心为核心的交通布局,将通勤铁路或市郊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采用“一体化公交站场优先建设的理念,提升城市主中心的各类公共交通换乘的便利程度。可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规划为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枢纽,并连接杭州钱江新城、绍兴等地。

建设全球知名的滨水空间新地标。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建设包括上城、江干、滨江和萧山沿江段组成的钱江两岸城市活力中心区(CAZ),加强文化设施、公园绿地和开放空间建设,进一步丰富沿江休闲旅游活动,开辟钱塘江景观旅游线路,开发钱潮冲浪等休闲活动,成为市民和游客共同分享的世界级魅力滨水空间。中央活动区(CAZ)不仅要重视生态型公共空间建设,还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展现钱塘江的文化魅力。

强化现代城市交通引领作用

由多个城镇组成的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是当今高度城市化地区出现的全新现象。大都市区、大都市圈在大湾区发展中要发挥引领作用,沿江各区县及都市区要形成协同推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完善城市中心体系,构建杭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杭州正在从“多中心”的城市结构转向“一主多心”的城市结构,并以主中心为核心,40公里半径的区域形成杭州大都市区,由围绕杭州市区的安吉、德清、桐乡、海宁、绍兴等县市组成,在70公里半径的区域形成杭州大都市圈,由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城市组成。应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的区域层面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和谐统一、强大而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为新市区空间演化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谋划大都市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及重点交通设施。从大都市区、大都市圈的角度,谋划以主中心为核心的“1小时公交出行圈”:第一圈层是以2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中心城区,以地铁为主体;第二圈层是以4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大都市区,以市域快线或郊区(城际)铁路为主体;第三圈层是以7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大都市圈,以高铁为主体,城际铁路为补充。同时,大都市区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要选择客流主通道,连接萧山机场、杭州各铁路客运枢纽、钱江新城、奥体博览城、各副中心、沿线主要城镇组团和功能区,促进枢纽与城市活动核心的耦合。应研究萧山国际机场扩容的可行性,增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客运与货运的能力,使其成为“大湾区”区域航空枢纽。

亚运会对城市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亚运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杭州应借助2022年亚运会的重大机遇,推动“拥江发展”,将杭州大都市区打造成为大湾区的发展重心。

重视奥体博览中心、亚运村建设对“拥江发展”的拉动作用。奥体博览中心与亚运村的定位是双重的,既要满足2022年亚运会举办的需要,也是杭州“拥江发展”、沿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遗产不要负担”是世界各国举办奥运会的共同愿望,而要实现这一愿望最重要的就是事前重视赛后利用。赛后利用要符合“拥江发展”战略要求,形成高品质的体育、文化、商业、市政等综合配套设施。

重视亚运会交通设施建设对大湾区中心城市建设的拉动作用。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必将促进杭州城市公共交通的提升。杭州地铁1到10号线以及围绕亚运会场馆周边的道路设施,将于2022年亚运会举办之前建成。无论是城市交通设施,还是区域交通设施,均围绕亚运会的举办,提升奥体博览中心、亚运村的可达性。2022年亚运会主会场在杭州,协办城市有绍兴、湖州和宁波。要在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基础上,先行谋划连接绍兴、湖州的城际快速铁路,将进一步提升杭州在大湾区发展的中心地位。

重视亚运会举办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亚运会带来的“蝴蝶效应”,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会对商贸、旅游、会展、文创、交通运输、地产等产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亚运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推动杭州城市国际化以及城市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推动杭州中央商务区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积极的作用。

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拥江发展”与“大都市区”建设

“拥江发展”与“大都市区”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拥江发展”提升城市商务中心区的功能性、辐射力,对“大都市区”建设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而“大都市区”建设为中央商务区提供更广的腹地和空间,将更好地助推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乘数倍放大“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效用。因此,需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建设时序等方面进一步统筹安排。

编制好杭州大都市区、大都市圈规划。建立杭州大都市区域治理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协商会议,统筹协调解决都市区、都市圈发展中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等公共议题,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环境共保,推进都市区城市群协同发展。

加强钱塘江两岸空间发展的统筹协调。“拥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统筹、协调、决策、指导等作用,立足于全球视野,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业态,建设世界级滨水新地标。要按照湾区城市发展的规律,以超前战略眼光和全球化视野,重新审视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定位。

加大对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立法力度。钱塘江两岸生态良好、历史遗迹较多,诸如凤凰山、六和塔、之江大学、严子陵等。“拥江发展”不能只谈发展,不谈保护,应深入调查钱塘江两岸现状,研究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底蕴,延续文脉,特别是在大花园区段要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保护好水源地、湿地的重要地区。

猜你喜欢

市区杭州中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既要靠近制造中心,也要靠近科研中心 人工智能如何“聪明”地行进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杭州院子
先定中心后搭配
杭州旧影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