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2019-04-02李红旗
李红旗
【摘要】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牵肠挂肚、最放心不下的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是核心意识的靶向,是大局意识的要求,是“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大民生工程,我们应以最大的政治高度来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把握不够;帮扶部门帮扶能力不均衡:产业帮扶上可持续作用不强:帮扶对象主动脱贫意识不浓。脱贫攻坚工作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要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就必须打好“组合拳”,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牵肠挂肚、最放心不下的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是核心意识的靶向,是大局意识的要求,是“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大民生工程。
一、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2015年8月起,铜川将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民生“一号工程”,市委下派“第一书记”参与帮扶后进村和组织软弱涣散村进行脱贫攻坚。这是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到2018年,确保全市5.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进行的战役安排之一,通过开展领导联系帮扶、部门联系包抓、企业帮扶支持、村村结对共建等四项帮扶活动,叫响“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战斗号子,充分利用產业发展、移民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攻坚战役。经过省里认定, “铜川2016年共有28154人,98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扶贫工作满意率达到99.22%。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率为98.19%,贫困人口的退出精准率达到98.15%”(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晓刚4月19日在陕西省举办的“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奋力‘追赶超越主题系列之铜川新闻发布会上的访谈),2016全省扶贫工作绩效考核铜川是优秀格次。可以说铜川的脱贫攻坚工作初战大捷。
二、问题导向破解脱贫攻坚瓶颈
(一)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到位 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是强化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重要靶位,应该是各级扶贫人员的自觉行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脱贫攻坚战线上有的基层领导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当前形势判断不准确,盲目乐观。
(二)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把握不够
精准扶贫到户政策涉及产业、医疗、低保、教育、住房、金融等数十项,对于基层人员素质要有特别高的要求。基层扶贫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力量薄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办事效能不高。村级接到任务往往都是紧急执行,但政策的学习宣传不到位使得大家只有互相复制粘贴来完成,政策执行大打折扣。
(三)帮扶部门帮扶能力不均衡
“五级书记”抓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值得肯定和推广。任务分解到各个帮扶部门就出现了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和不公平现象发生,无形中出现了权力大、实力强的部门在帮扶中效果就明显,而另一些无权部门帮扶力度就差一些的鲜明对比。
(四)产业帮扶上可持续作用不强
目前的扶贫开发,帮扶单位简单给钱给物,存在慰问式扶贫现象。但真正要脱贫不是靠突击搞阶段式扶贫和数字捏合来“纸上脱贫”,而要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以产业来打造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举措
(一)强党建,夯实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强核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必须紧紧扭住基层组织这个核心不放松,阵地建设是首要抓手。目前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偏大,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职业农民、复员军人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农村发展的阵地效应得到提升。
(二)转观念,奠定脱贫攻坚工作的思想保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强化帮扶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把帮扶看作和主业一样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真扶贫、扶真贫。
(三)做产业,激活脱贫攻坚工作的实体保障
脱贫工作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产业发展这一环节。铜川要依托自身资源,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樱桃、中药材等为主导的产业,以发展照金红色小镇、马咀欧式风情小镇等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带动扶贫产业发展。
(四)精政策,做实脱贫攻坚工作的制度利器
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和群众满意率的提升,就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产业扶持、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到户政策措施,用机制创新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越线。
(五)抓培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智力支撑
乡镇和村级是脱贫工作的主要实施主体,但是工作人员却存在着学历不高,执纪遵规能力不强的现象。特别是农村的“三委会”成员,素质亟待提高。要让广大村干部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政策能够全面理解和把握,就必须抓好学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县区党校、培训基地、电化教育、互联网等资源优势对村干部开展一定规模的培训。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扶贫与扶智、扶技、扶志相结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六)重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护航
脱贫攻坚吹响了进军号,各级立下了军令状,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背指标”的责任考核体系,级级倒排工期,倒逼进度,不脱贫、不脱钩。“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动真格,做到奖就奖得眼红、惩就惩到心痛。加大明查暗访的频率,严格执行“三项机制”,杜绝扶贫领域懒散拖沓和“闭门造车”作风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