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路径研究

2019-04-02丛屹范志莹

理论与现代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世界级产业集群价值链

丛屹 范志莹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地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决定其发展的实力与潜力。京津冀作为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沿海经济圈域之一,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提升该区在全球价值链位置起决定性作用。依据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发展态势,该地区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沿海临港产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可借鉴四个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建设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集群;世界级;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9)02-0016-09

2014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开启了打破传统体制区隔、朝向一体化的新发展阶段,向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域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先导产业集聚区。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和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对于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京津冀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沿海三大核心综合经济区之一,京津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动态不仅牵动着我国北方的产业发展趋向,更关乎国家的全球区域发展布局。现有对京津冀产业集群的研究集中在分析三地的产业集聚形态、角色定位等。王玉海等认为,京津冀地区以行政区为界的产业集群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北京市服务业主导产业集群特点突出,天津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相对突出,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比较突出[1]。肖金成从空间布局角度分析三地应发展四大产业区:环京津装备制造产业区、渤海湾重化产业区、冀中南能源轻工产业区和环京津生态旅游产业区。在产业协同和创新协同方面,三地各有分工[2]。魏丽华认为,北京在三地的产业协同中直接决定协同进程,天津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3]。刘雪芹等认为,北京、天津、河北应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三大群落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4]。叶堂林等认为,北京应打造成创新策源地,天津应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河北应对接京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5]。

现有的研究多以三地各自发展动态为切入点进行京津冀全区域产业功能划分,忽视了对全区域的集群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推导。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阈下,对如何优化各集群内部功能、实现三地产业的合理转移和有效分工进行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通过剖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范式和空间布局,对构建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给出合理的路径选择。

二、京津冀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1.北京市产业集群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重要贸易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科技中心、重要交通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综合实力强劲。北京市是全国最密集的高等学府所在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共有58所普通高校和80个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26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十余所。北京市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同时也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拥有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广铁路等十条国内主要铁道线路,同时是通往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际铁路运输的始发地。

北京市第三产业发达,其中金融业是第一支柱产业。至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1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9%[6]。同时,北京市拥有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五大国有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总部均坐落于此,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此外,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同样发达,拥有号称“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园区共聚集20183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16个区县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市发展新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亦庄开发区)和城市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四个功能区域主体。产业园区随城市功能区的职能分布:首都功能核心区以科技领域为主,拥有园区数量2个;城市功能拓展区以电子信息、科技、生态、文化领域为主,拥有园区数量14个;城市发展新区以电子信息、科技、生态、工业领域为主,拥有园区数量14个;城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领域为主,拥有园区数量1个。北京市的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产业类别以电子信息、科技类等为主,该特征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大部分产业园区均坐落于此两区有关。

如图1所示,北京市产业园区分布特点为金融类—电子科技类—生态类由中心功能区向四周功能区发散,产业布局较为合理,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层次性,并与各区的功能定位吻合。

2.天津市产业集群现状

天津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京津冀地区乃至中国北方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口岸。

天津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原以輕纺织、汽车、钢铁等第二产业为主,通过颁布的《天津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施方案(2015-2020)》,意图向较高的产业链位置过渡,着力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石化、现代冶金等十大产业集群。由此,天津市重点扶持“一带(京津塘高速公路产业带)、一城(中新生态城)、一区(天津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其中,滨海新区是天津市构建产业集群模式的重点地区,建成了以电子、汽车、石化、冶金、纺织等为主的一批标志性的产业聚集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华苑产业区是全国最大规模孵化器群。

天津市现已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医药、新能源及环保六大优势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市第一支柱产业,2017年天津市的智能手机产量为3830.83万台,约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2.73%。天津市拥有以摩托羅拉、三星、中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西青区的微电子工业区是全国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规模居全国前列。天津市拥有以丰田、夏利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基地,分别为汽车科创园(东丽区)、汽车产业孵化基地(西青区)、天津专用汽车产业园(蓟州区)和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静海区)。天津市拥有以钢管公司和新天钢为代表的现代冶金产业基地,以锂电、风电、光伏电池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等其他产业的十二大产品基地。目前,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区共28个,集中在电子信息、科技、制造、文化、汽车产业等领域。

由图2可知,天津市产业园区多集中于“一带、一城、一区”,分布较为密集,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状态,且科技类、文化类、生态类集群分布位置各自集中,体现出天津市各区的功能定位特点。

3.河北省产业集群现状

河北省环绕京津两地,是京津两地的“生态后花园”和主要产业承接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冀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河北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中,钢铁为支柱行业,产能常年居全国首位;第三产业中,生态产业、旅游业发达,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三项世界文化遗产,邯郸市、保定市等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930处,旅游资源之丰富居全国前列。此外,河北省运输业发达,是首都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现已形成较为发达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陆路方面,拥有高速公路总里程6531千米,主要干线铁路25条[8],全省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首位;海运方面,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空运方面,拥有石家庄正定机场、秦皇岛北戴河机场等4个主要机场,年载客量均超千万人次。

由图3可知,河北省产业园区类别以科技类、制造业类为主,多分布在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沧州市和廊坊市。5个城市不仅在园区数量上显著占优,且聚集园区多为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产业协同趋势和政策优势明显。

(二)京津冀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自2015年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京津冀三地政府在规划产业园区布局时便有意识地进行集中合理规划。如图4所示,从京津冀地区各类别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可以看出,三地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状态,各产业集群分布如图5所示。

京津冀地区已集成的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为:以中关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天津市西青区及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等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沧州市沿海地区为主导的沿海临港产业集群;以天津市蓟州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这4个产业集群的布局为京津冀地区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起到了显著作用——先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研发核心指导技术,后经先进制造基地投入生产,最终依托临港业务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三、京津冀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与发展布局

(一)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构建

1.美国硅谷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知识为依托,以创新为基础,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是一地经济的主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范围广、效果强,在全球生产体系和产业链中处于最前端和最核心的位置。以北京市中关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地集聚区,拥有我国信息产品和高新技术最大最核心的研发中心和交易中心,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脑”,由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快速的消费者采用率、业务的高速发展和对创新的渴望,以北京中关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将会是硅谷“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

以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其发展路径如图6所示:

2.与美国硅谷的对比及布局模式选择

与美国硅谷产业集群的现状对比,如表1所示:

虽然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甚至专利申请数量上比美国硅谷有所超越,但也应看出,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显露出科研人员占比低、支撑大学科研水平不均且偏低等劣势。“大而不强”是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演变的最大短板。

依照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研发依托为主导发展模式,京津冀地区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需注意三点:第一,要平衡集群内部产业不均衡形势,实现规模更大、质量更均衡的理想的产业集群状态;第二,要继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三地人才交流机制,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体的数量与质量;第三,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坚定自主研发路线不动摇,加大对高尖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将研发成果推广全国。

(二)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构建

1.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先进制造产业将高新技术与实体产品或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优质、高效、灵活生产,并取得较高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在全球生产体系和产业链中处于关健位置。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产业的“心脏”在天津。天津2016年工业增加值达7238.7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比重已达到56.6%。天津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并预计于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以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其发展路径如图7所示:

2.与日本丰田的对比及布局模式选择

与日本丰田产业集群的现状对比,如表2所示:

与日本丰田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高度围绕汽车产业这一领域不同,京津冀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呈现出“行业门类多而不精”的现象。同行业间产业发展水平不均、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同行业间联系松散、产业链条长度较短,这些问题均制约了京津冀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演进空间。此外,虽京津冀地区产业聚集面积明显大于日本丰田产业集群,但集聚程度低,产能分散,产业间合作关系松散、衔接不畅等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在发展初期普遍离不开政府扶持,京津冀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应全面围绕《中国制造2025》,顺接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科研成果,推动产业链与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对接与联动,发展配套产业,打造服务配套优势。京津冀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要以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集群为目标,整合各地产业优势着力发展一个领域,打造自主品牌,积极与国际领先企业实现项目对接,推进国际型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搭建国际性合作平台,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以先进制造产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全球先进制造产业链条高端位置迈进。

(三)世界级沿海港口产业集群的构建

1.新加坡沿海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沿海临港产业随沿海经济兴起。沿海经济产业集群以港口为中心点,沿海岸线布局,通过运输纽带将临海产业经济体和产业走廊连接起来,总体呈点状密集、线状延伸、面状辐射形态。京津冀地区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港——秦皇岛港,运输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的重要港口——唐山港,对山西地区运距最短的出海口——黄骅港等。京津冀地区沿海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借助于“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

以新加坡沿海港口产业集群为例,其发展路径如图8所示:

2.與新加坡港的对比及布局模式选择

与新加坡港产业集群的现状对比,如表3所示:

新加坡港口面积仅为京津冀港口面积的1.08%,泊位总数仅约津—唐—秦港泊位总数的的1/5,但航线数量、流转速率等均显著高于津—唐—秦港,两沿海港口的功能水平仍存很大差距。此外,临港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港口定位和功能水平,京津冀地区沿海临港工业显著滞后,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世界级沿海临港产业集群的港口货物流转与运输效率极高,沿海临港工业发展水平也高。京津冀构建世界级沿海临港产业集群,除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港口智能化提升运输效率以外,还要重点关注沿海临港工业的建设进程与发展动态。构建京津冀世界级沿海港口产业集群,必须在统筹规划下重新划分各港口功能,避免地区间港口功能重叠而产生的竞争;规范行业监管体系,防止垄断;推动港口智能化,扶持临港配套产业发展,以形成一套高效的海洋运输市场体系为核心目标,协助我国各产业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

(四)世界级绿色生态产业集群的构建

1.卡伦堡绿色生态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绿色生态产业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以自然生态禀赋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为指导,具有高效生态过程及和谐生态功能,是继经济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第三代集团型产业。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生态产业仍处于初期产业阶段,各区域相互隔离且分散分布于京津冀的北部地区,还未构成紧密的产业集群状态。

以丹麦卡伦堡绿色生态产业集群为例,其发展路径如图9所示:

2.布局模式选择

世界级绿色生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均为自然人文禀赋型,并最终向绿色生态循环体系迈进。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相比,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生态产业明显还未打破各行政地域界限,未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集群状态,更未形成绿色循环生态体系。构建京津冀世界级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紧抓环保事业的基础上,要开阔思路、抓住机遇,发展地区特色,构建地区文化底蕴,创新适宜的产业结构,构建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争取成为“世界级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

四、京津冀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活力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载体与环境建设,要释放各创新主体的创新创造能力,营造技能、教育与创意共存的社会组织环境。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应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孵化平台、新兴产业培育平台、产学研合作示范平台等全链式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拓宽创新来源渠道,除继续依赖企业自主研发和紧密依托研发单位这两个传统研发途径之外,重视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小微众创群体的培育与扶持,释放全民创新研发潜力。政府应主导企业加快技术与智力结合速度,引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针对有效需求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紧密的、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形成“全球创新网络(跨国公司主导)+知识创新网络(高校)+研发网络(研究机构主导)+产业创新网络(企业主导)”的集群创新网络新格局。

(二)优化融资渠道

稳定的融资渠道是保障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前提条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辅助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对于集群企业融资方面,首先,要优化贷款、租赁两大融资渠道,简化融资审核拨款手续,降低企业融资鞋底成本。其次,可适度构建启动民间资本的激励机制,规范培育民间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对于集群整体建设方面,应完善区域信贷扶持政策,协商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专用基金账户,重点扶持经营管理规范、产能贡献突出的科技型、绿色型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带动所在集群生产活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信用审核,建立项目进展跟踪机制,确保资金投入集群建设中,严防投机倒手与“东挪西用”行为产生,避免金融风险。

(三)推进海外分支本土化进程

实现产业本土化,要利用好海外分支机构这一重要对外窗口,助推京津冀集群产业链向海外延伸,推进京津冀的全球产业网络化布局。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向海外市场扩展时,要针对当地产业土壤,制定合理分工网络布局,利用当地资源和生产销售渠道顺利融入目标市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扮好助推者角色,通过颁布有关跨国收购、对外投资设厂等合作建设类的优惠政策,降低产业“走出去”的门槛;积极搭建国际化业务合作平台,创造国际合作渠道,帮助京津冀产业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交流。产业本土化应遵循“避免同质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分层次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对策,在对外延伸产业链之前重视对延伸所在地的调研工作,做好业务的协同发展,忌盲目扩张产业网络;更要严守产业安全、技术安全、外汇安全等各条底线,稳步推进本土化进程。把握潜在商业机会,加速融入国际产业网络,实现业务输出、品牌输出、产业输出、文化输出,加深京津冀地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合作化。

(四)制定技术贸易优先发展策略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通过开展国际技术贸易,快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产业间差距,争夺未来尖端科技制高权,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过渡。要抓住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这一历史机遇,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制定技术贸易优先发展策略,深化双向贸易合作,优化技术贸易环境,提升技术贸易“走进来”和“引出去”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加快从单纯引进技术向引进技术与技术出口相结合的转变进程,从单纯的技术输入模式向技术双向流动模式过渡。此外,还需抓紧完善技術贸易相关法律,加强产权保护等保障体系,维护核心技术安全,形成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更好推动京津冀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玉海,何海岩.产业集群与京津冀协调发展[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101-106.

[2] 肖金成.京津冀一体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10.

[3] 魏丽华.京津冀产业协同水平测度及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8,(7):120-128.

[4] 刘雪芹,张贵.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路径与策略[J] .中国流通经济,2015,(9):59-65.

[5] 叶堂林,潘鹏.京津冀如何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的新引擎[J] .人民论坛,2017,(6):82-83.

[6]北京金融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639.7亿元[EB/OL]. http://www.bjjrj.gov.cn/gzdt/c12-a2733.html,2018-07-05.

[7]北京[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128981?fr=Aladdin,2017-01-20.

[8]河北省[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河北/65777?fromtitle=%E6%B2%B3%E5%8C%97%E7%9C%81&fromid=153775,2017-11-12.

猜你喜欢

世界级产业集群价值链
“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虎门镇:从全国优秀向世界领先迈进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价值链重构》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