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
2019-04-02陈欣
陈欣
【关键词】慢阻肺;早期诊断
据统计,我国近14亿的人口中慢阻肺患者就有一亿多,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3.6%,数字十分庞大,死亡率也极高,居全球第一,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致死病因。虽然慢阻肺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但在防控宣传力度上远不及前两者。慢阻肺症状缺乏特异性,并且常常落后于肺功能的下降,早期肺功能的下降常常被忽视,导致疾病进展或者确诊太晚,这种种原因都造成了目前很多患者仍然控制不佳的现状。因此,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是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介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率的方法。
1 健康宣教
有学者在对上海市崇明县60岁以上人群常见病认知调查中发现,只有不到2%的人知道该病的名称、危害因素及其后果,因此教育和宣教尤为重要。应从群众、医务人员、社会三大方面人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合理膳食、适量体育锻炼等,从日常做起,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居民的健康观念;鼓励积极就医,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2 早期干预
钟南山院士与冉丕鑫教授提出,在患者出现肺功能下降但无明显症状时进行药物干预将有效提高肺功能,控制病情进展。钟南山院士还提出应像普及血压、血糖监测一样将肺功能检查常规化。 万欢英等致力于从遗传学、生化、生理病理三大类指标中遴选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可能与中国人群慢阻肺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理想的预警模型,并运用于早期慢阻肺患者的筛查中[1]。
3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在确定气流受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肺功能检测普及度不高,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中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的比例仅为12%。如果能在各级卫生机构中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将会有一大批患者能得到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控制病情,避免病情的进展同时减轻医疗费用。
4 调查问卷
来自国外基层医疗机构研究发现,采用年龄、性别、吸烟包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因素构建的调查问卷,有助于发现慢阻肺高危人群,与肺功能检查相结合可以达到有效提升慢阻肺早期诊断率的目的,提高慢阻肺综合诊治水平,实现对慢阻肺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
5 生物标志物
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e compounds,VOCs)携带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因此,基于呼出气VOCs分析将可为慢阻肺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快速评估疾病状态提供新的方法学支持。研究发现乙醛、乙酸乙酯、丙炔、丁酮/丁醛、丁胺、2-甲基丁醛和丁酸在慢阻肺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上述7种VOCs被认为是显著的慢阻肺生物标志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WD)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
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生物标志物的筛查将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慢阻肺手段,从而为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6 最大呼吸中段流速(MMEF)
有研究显示cv/vc%(闭合容量/肺活量%)与MM EF呈负相关,而后者的异常率均高于前者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在FEVl.0%≥80%的患者中,MMEF的敏感性也高于FEVl.0%[2]。因此,MMEF可作为一项早期诊断慢阻肺可靠、敏感指标。
7 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
HRCT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一种灵敏的随访方法,主要从定量分析肺容积评估、肺密度變化和主观分析肺实质破坏情况三大方面对肺气肿进行评估。有调查表明,在肺功能检查正常但存在呼吸系统症状时进行HRCT检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存在肺气肿,肺弥散功能明显下降[3]。可见,HRCT在慢阻肺早期诊断、指导临床用药、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我国慢阻肺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都是目前需要克服的难题。减少吸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和推广肺功能检查将是今后慢阻肺防治的重中之重。同时,慢阻肺患者也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慢阻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本病的病因、饮食禁忌、护理要点等,规范用药,及时监测病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防治中去。
[参考文献]
[1]万欢英,过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警模型研究卟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6):401~404
[2]李志强.最大呼气中段流速在COP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海军医高专学报,1998.12(4):210~212
[3]崔小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659~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