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2019-04-02唐山
唐山
224414阜宁县芦蒲镇卫生院,江苏 盐城
临床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便是腹股沟疝,本病主要是因为腹部组织强度下降,腹内压升高,疝是由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传统疝气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且术后恢复慢,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为防止腹股沟疝病情恶化,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院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6~77岁,平均(53.37±4.26)岁;腹股沟直疝14例,斜疝28例。治疗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7~76岁,平均(54.85±4.34)岁;腹股沟直疝13例,斜疝30例。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做一5 cm腹股沟斜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仔细游离,并将腹内斜肌充分暴露,游离精索,找到疝囊后,将疝囊游离至颈部,疝囊较大时采用横断处理,小疝囊不切开,将疝囊通过内环口翻入腹腔,近疝囊内翻并高位结扎,修整后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填充物填入疝环,缝合固定腹横筋膜与其边缘,在精索后方平铺修建好的平片,使其覆盖在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将四周固定,后用缝合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完成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疝气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法采取Bassini法手术或Shoulice法手术,将精索提起后在后方将肌腱和腹内斜疝肌下缘缝至腹股沟韧带,同时在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放置精索。
评价指标: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多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P<0.05),见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尿潴留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腹股沟疝作为常见的一种腹外疝,在临床外科具有较高发病率,根据腹壁下动脉与疝环的关系,可分为直疝和斜疝,腹壁缺损、腹腔内压升高是导致腹股沟疝的主要因素,对于本病临床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并以加强腹部薄弱区为治疗原则[3]。但由于传统手术治疗原理复杂,会对患者身体机能和生理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并导致腹股沟周围组织结构出现高张力缝合现象,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而根据人体自然生理解剖结构,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则可通过将疝平片覆盖于腹股沟部,促进组织充分接触,彻底充塞疝环等,对疝后壁进行牢固修补,并维护受损腹壁,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组织结构造成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简化手术操作,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4]。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治疗组 43 61.05±24.13 1.48±0.26 6.39±1.82对照组 42 76.15±24.09 5.37±2.19 9.65±2.96 t 2.887 14.539 6.133 P 0.005 0.000 0.000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多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组,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由此可看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明确手术时机。②术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③术中仔细操作,给予患者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以减少阴囊积液、阴囊血肿发生。
综上所述,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明显更具有优势,其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和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