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并发症影响分析
2019-04-02段惠义沙艳会
段惠义 沙艳会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医院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光凝可尽快稳定病情,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在行光凝治疗后,仍会出现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需行玻璃体手术切除治疗。本组试验选取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将其按照是否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分组,其中光凝组16例,女7例,男9例;年龄34~71岁,平均(48.21±0.36)岁。未光凝组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32~70岁,平均(48.16±0.41)岁。光凝组和未光凝组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患者中,如果存在晶状体混浊,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彻底将玻璃体及积血切除,注意做好止血处理,及时用液体交换或电凝止血[2]。术中进行全视网膜光凝,采用激光机型号:Novus Spectra 532激光,光凝范围是自视盘上、下到鼻侧外1PD,再到赤道部,激光参数:光斑大小 200~500 μm,激光能量 280~320 mW,光斑距离约1个光斑直径。未光凝组术中一次性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光凝组适当补充激光。此外,术中行硅油填充的患者,需在术后3个月左右依情况将硅油取出。
观察指标:对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其中并发症包括视神经萎缩、血管闭塞、出血。详细统计相关数据并对比。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信息,计量资料描述过程中用()表示,计数资料描述过程中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未光凝组相比,光凝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比较少(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光凝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未光凝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2%(P<0.05)。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的最严重并发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肾脏及视网膜,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到增殖期,视网膜的出血进入玻璃体腔,严重降低视力[3]。此外,还会引起黄斑水肿,导致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4]。病理改变:毛细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代偿,逐渐损害内皮屏障功能,进而导致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水肿或新生血管形成。光凝治疗的原理是有效破坏一部分高耗氧的光感受器-色素上皮复合体,降低视网膜的外屏障功能,改善供氧状态,尽量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同时加快新生血管的消退[5]。
术前光凝能够明显提高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此外,对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也有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光凝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未光凝组,光凝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较未光凝组的21.42%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刘新等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7]。可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前,先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有效提升手术总体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比()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光凝组 16 31.25±0.27 72.16±2.47未光凝组 14 124.27±0.31 104.63±2.32 t 12.097 15.428 P 0.000 0.000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综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故方案推广意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