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4-02杨政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杨政博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3],作为骨科常见损伤性疾病,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8%[4],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存在棘手的问题,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保持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目的[5-7]。假体置换术是国内较为推崇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式,使其早期下床活动,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减少老年患者的多种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45例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8]:初次进行关节置换;拟实施髋关节置换;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髋关节周围解剖未见明显异常;行走功能正常,既往无认知障碍, 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明显心肺功能不全及同侧髋关节伴随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45例患者中男21例, 女24例;年龄60~88岁, 平均年龄(73.55±25.56)岁;受伤时间4~16 d, 平均受伤时间(7.55±3.56)d。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采用腰硬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过程中进行控制性降压, 行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骨盆及躯干冠状轴与手术床保持呈90°, 患者取患髋在上侧卧位。采用Watson-Jones切口, 取患髋改良髋关节后外侧切口, 以大粗隆尖为中心做上下等长切口, 长度7~10 cm, 平均长度8 cm, 在切口两侧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则潜行分离2~3 cm, 劈开臀大肌, 显露臀中肌、外旋肌群、股方肌。切除上、下、后方关节囊, 显露股骨头颈, 切除圆韧带,取出股骨头, 切除髋臼盂唇和前方残余的关节囊, 用髋臼锉打磨髋臼至露出软骨下骨。置入髋臼杯, 前倾15°、外展40°左右。应用螺钉固定在髋臼后上象限, 屈曲、内旋、内收、上推患肢, 股骨近端暴露切口外, 开槽扩髓至合适大小, 选择颈长合适的假体, 装上股骨头, 关节复位, 检查臀肌张力、下肢长度、髋关节活动和稳定性, 装上髋臼内衬和股骨假体[9]。复位髋关节, 彻底止血, 留置负压引流, 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0]分为优、良、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切口6~10 cm,平均手术切口(7.5±1.2)cm;术中出血量为120~4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0.5±55.5)ml;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周围红肿,无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为(14±7)d。见表1。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假体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骨化性肌炎及继发骨折发生。患者生活自理,步态基本正常,Harris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均>90分。45例患者中优 30 例 ,良 15 例 ,差 0 例 ,优良率为 100%。见表 2。

表1 45例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情况( x-±s)

表2 45例患者优良率情况(n,%)

3 讨论

目前在医学界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随着科学的发展,现阶段的髋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是一项比较完善的技术,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性大,切口较长,术后的瘢痕明显,对身体的创伤也较大,其风险性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微创外侧小切口行髋关节置换术,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11-13]。

手术处理注意事项[14,15]:其中微创入路一般依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的自身习惯、熟悉程度以及病情进行选择具体的入路模式。定位是局部的骨性标志为依据,具有方便、实用和科学的原理。在术中若遇到阻碍或者影响预期效果的,可以加长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要注意人工假体的选择、前倾角的确定、股骨距离的长度,保证手术效果;重建外旋肌群,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术中要坚持微创的理论,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以及牵拉,注意对软组织以及肌肉的保护,对梨状肌等外旋肌群做切断以防结扎,减少血管的出血量。术后不适宜进行过早的下地负重,在术后的4周后可以部分进行负重活动,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以及周围组织的修复进程。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切口6~10 cm,平均手术切口(7.5±1.2)cm;术中出血量为120~4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310.5±55.5)ml;2 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周围红肿,无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为(14±7)d。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假体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骨化性肌炎及继发骨折发生。患者生活自理,步态基本正常,Harris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均>90分。45例患者中优 30例 ,良 15例 ,差 0例 ,优良率为 100%。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小切口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