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莲寺唐大和七年碑刻考释

2019-04-02郭新明

文物季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妙法弥勒碑刻

□ 郭新明

青莲寺唐大和七年碑刻现存青莲寺上寺罗汉堂一楼廊部,保存完好。圭首,通高123厘米,宽65厘米。额线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无首题。碑阴为《青莲寺上院赐额福严之院牒》。现将碑文誊录释读如下:

“城隍信士,共结法华。邑都有二十八人,各持念《法华经》一品,至一二年后,/伦散出邑。今时只有六七人共结其志,供应硖石寺春冬二税若/科;兼造上方阁一所,并画法华感应事相及素画弥勒佛,即诸/方使者共同崇矣;兼述山寺奇景,古德高僧能事之迹记也。/郡城东南三十余里,丹流湾曲,山奄翠屏。云霞生双髻之峰,碧雾/吐香炉之石。谷深景邃,地近山幽,藏阴南连,礼浮北接。硖石之名,本/非寺号,径通人行,时共称焉。初有昙始禅师,大齐起义之首。奏/藏阴寺,讲《涅盘经》,感野雉来听,藏神遗绢,猕猴奉果,山神献飧。时/之异人乎?其难识矣。周朝有惠远法师,即晋城霍秀人也。制《涅盘疏》,/掷笔升空,精义入神,以验其旨,名振古今,号“掷笔台”,已现存焉。

近/唐代宗之运,神墨禅师,唐之贵叶。学究典坟,善闲庄老,舍荣慕/道,晦迹亡名藏阴。宴坐林薮,行节孤迅,人难可俦。贞元之时有智通/法师近朝供奉。聪惠,天假其灵,善谈《涅盘》真文,制《六波罗密疏》,流/于世也。今有惠愔禅师,业善儒门,博通子史。高道了事,弃笔从缁。/究禅理而真心自闲,习心观定惠双运。居无定所,云林是家,远寻灵迹,/来届此山。时有智岑,善讲天台教门,深远妙源,精义尤博,誓为佛使,/行化人间,来亦于此。知山灵秀,景胜处幽,名僧继踵。其时愔公至此,欲/过嵩岳,志求法华道场之处,土地时运,宿缘所追,乃感邦伯邀留,及有/清信长老结邑请住。去太和二年,上方创造僧院,兼置普贤道场。为山/寺荒废岁久,杜绝人来,道者难居,盍为差税。时太守王公,以善理人,/慈爱育物,敬崇三宝,荷护伽蓝。自至山门,殷勤留请,兼舍禄粟及劝/官僚资助,并咸降差科。时有清信之士,以议助济差科。时有廿八人,未经一二/年间,人即沦散出邑。今有六七人,同为竭力崇供山寺科差,并造阁一所,兼/素画弥勒,兼诸方信施者,并邑外持念经人,具历此石。法华之/应,事亦具载矣。邑人司徒暎等,宿植深厚,菩提种成,法雨润根,善/牙开发。又能晦迹藏名,隐遁州城縓肆,和光混俗,乐道安穷,共/结良缘,同修福利,心贞志固。刻石记文,感激陈情,命余题述。/龙兴寺上座大德道振撰。邑人前试太常卿司徒暎书。

/唐大和七年十月廿二日记耳。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邑人司徒暎讽诵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邑人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邑人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邑人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 邑人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邑人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邑人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妙法莲华经劝特品第十三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莲华经随喜德品第十八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廿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廿一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廿二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廿三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廿四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廿五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廿六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法事品第廿七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改品第廿八”

由于此碑无额题、首题文字,故《山右石刻丛编》以《龙兴寺上方阁画法华经感应记》为名全文收入。《凤台县志》:“道振记读法华经姓名,历叙高僧。首北齐昙始奏藏阴寺讲涅盘经,野鸡来听、猿猴献果之异。周有惠远法师注《涅盘经》成,掷笔升空。唐代宗时神墨禅师,贞元时智通法师。后有惠愔、智岑来此,为太守王公挽留,住锡城隍。信士各持法华经品共立。”《金石记》《山西通志·金石志》亦收录。

一、历代高僧

碑文中提到了从北齐到唐大和年间的历代高僧,他们都为青莲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魏齐昙始,《高僧传》卷第十《神异下》收录释昙始,但根据其中记载的事迹推断其生平约360-435年间,与碑文中提到的昙始年代不符,所以认定不是同一人。昙始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青莲寺上方院法堂出土的北齐龙华造像石石刻题记中:“‘大齐乾明元年,岁在庚辰,二月癸未,朔八日庚寅,藏阴山寺比丘昙始共道俗五十人等,敬造龙华像一躯,今得成就’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同入萨婆若海”。北齐乾明元年即公元560年,藏阴山寺应该是指青莲寺东北五里左右的藏阴寺,现寺已经损毁,遗迹尚在,其所在村庄名亦称为藏阴,这就进一步证明了藏阴寺的存在。由于两寺相隔仅仅2.5公里,佛教交流非常便利,其中还有一说昙始是青莲寺的创立者,虽然碑刻资料没有明确记载,但这种可能不是没有,所以,青莲寺的很多碑刻都把昙始看作是青莲寺僧人。

周隋慧远的事迹见诸于很多史籍碑刻资料,在此就不再赘述。其所作所为不仅带动了青莲寺的迅猛发展,而且也为当地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唐代神墨、智通、智岑只出现在本碑文中,其他资料无考。唐代惠愔,同时出现于青莲寺唐乾符四年(877年)所立的《青莲寺碑碣之所記》中:“至大和元年,僧惠愔词说郡主王中丞摊却六千五百余,有一千寺家输纳。”证明他曾为青莲寺的赋税问题作出过贡献。

二、信仰流布

在碑文中《涅槃经》出现的频率和时代跨度都很长。查诸资料:《涅槃经》一般指昙无谶所译的《大般涅槃经》,列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架部大乘佛教五大部经之涅槃部之首。此经实际上建立了释迦与弥勒先后成佛的逻辑关系。在“不生不灭”涅槃境界中,弥勒菩萨得以“法身”普渡众生,从而也为弥勒“兜率净土”与“龙华净土”的建立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而文中提到的法华经正是在弥勒菩萨的请问之下,释迦牟尼佛才为大众讲说的,并讲到了弥勒净土的种种好处。因此这两部经典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法华信仰是涅槃信仰的一种延续光大。所以碑刻中提到的城隍法华信徒建造弥勒阁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提到神墨“学究典坟,善闲庄老”,惠愔“业善儒门,博通子史”,这就说明当时佛教僧众在儒道修养方面的造诣也很高。碑文中还提到了诸多的神异事迹,这些都是佛教吸收道教的灵异思想,借助其彰显佛教的神力,为佛教的地位服务。这些记载,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唐代三教融合、互相影响、互相借势的情况。

青莲寺现存的每通碑刻都是青莲寺历史的真实见证,都是研究青莲寺佛教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通过这通碑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莲寺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通碑刻为青莲寺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的资料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妙法弥勒碑刻
陕西清代神庙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图像·历史·信仰——五个庙石窟第1窟弥勒经变研究
碑刻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驱蚊妙法
弥勒市总工会:抓紧抓实城镇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塑身妙法
跳绳教学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