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振兴路
2019-04-01刘友春
刘友春
落后旧板房,建设成了群众活动中心;狭窄会议室,转化成了党员群众之家;昔日空壳村,蜕变成了产业发展强村;贫穷老院子,发展成了乡村民宿场所。
走进宣恩,近300个美丽乡村、文明社区,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洒落在以七姊妹山为主体的山麓周边,形成了一幅幅雅致、清新、壮美的画卷,平安乡镇、绿色乡村、文明社区、宜居城市。一曲曲“幸福交响”的背后, 持续接力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于无声处传递着润物无声的社会正能量。
坚持“破与立”的统一,融合堡垒组织力
“上个月我利用业余时间为贫困户指导白柚管理技术,加了8分,但因工作失误扣了5分。”宣恩县李家河镇川大河村党员黄万明说,实行先锋指数管理以后,在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他都有话说。
一直以来,党员管理多以粗线条主观评价、定性分析为主,在具体操作中多以“画圈圈”“打钩钩”和“举举手”等方式进行,不能为党员精准“画像”。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宣恩县从破解党员管理难题入手,创新设立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模式,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的职能和特点,在明确党员必须干好本职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完成组织交办事“五事”的基础上,将“五事”细化为党员遵纪守法、组织要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10个大项实行百分制考核,再根据党员日常表现进行基本指数、先锋指数、加分指数和扣分指数打分,用分数“丈量”先进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宣恩县以党员“先锋指数”为抓手,把党员管理融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支部主题党日与精准扶贫、“六城”同创结合,与党员义工队伍建设融合,创新“扶贫党日”“义工党日”等特色实践载体,让党员群众走出机关、走进农村、走近群众,和群众一起拉家常、干农活。全县25支党员义工服务队、超过1500余人,累计开展扶贫帮困、清洁卫生等公益活动1000余场次,年受益群众12000余人。
建强一个支部就是筑牢一个“堡垒”,提升一名党员就是擦亮一面“旗帜”。“从管理一名党员到规范一个支部,逐步实现整村夯实党建基础、整乡提升党建水平,进而实现整县推进,通过循序渐进的系列路径,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宣恩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全面实施基层党建“整乡提升、整县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分领域明确“五优”“五好”“五强”“五有”建设标准,从严管党员、建强支部入手,分步实现农村党建规范化、社区党建区域化、机关党建精细化、两新党建标准化。
突出“权与责”的平衡,激活组织战斗力
“以前经常抱怨村干部待遇低,现在主职干部比照副镇长标准发工资,副职干部待遇一年比一年高,我们工作劲头更足了。”宣恩县高罗镇小河村支部书记陈为敏高兴地说。
工作的干劲儿源于待遇提高,更源于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以前,村干部一年辛苦到头到手的工资也就几千块钱,基本都把村里的事情当“副业”。2015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主职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为确保政策落地,宣恩县财政筹措资金2561.72万元,保障村(社区)工作经费和村(社区)干部待遇,确保村级工作经费达到每年2万元,社区工作经费达到每年15万元,村主职干部工资达38760元/年,村副职定补干部待遇近24000元/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该县持续推进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模式,从改革村干部管理考核方式入手,探索构建村干部岗位专职化、报酬工薪化、培训专业化、成长持续化、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专职化管理体系,出台村干部管理办法,明确界定村干部选拔任用、职责范围、奖惩措施等权利义务;针对一些村干部“不愿干事、干不好事”,探索建立不称职村干部歇职制度,对作风漂浮、组织观念淡薄、完成任务不及时,但又不便启动处分、罢免程序的村干部,视轻重给予1至3个月的歇职处理,整改不力的,延长歇职期限或按有关规定予以免职、启动罢免程序,权利和责任的对等和统一,推进了村主职干部职业化进程。
随着待遇考核“提标”,监管服务“提效”,宣恩县累计吸引30名以上创业人员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157名产业带头人担任村“两委”成员,232名优秀返乡农民工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跟踪培养,超过40名村干部通过公开考试选拔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5名村干部任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县280余名村主职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以前村干是‘临时工,事多钱少压力大。”高罗镇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段秀说,“现在是‘全职干部,工资有保障,前途也光明,大家都努力做事,而且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
呼應“血与肉”的脉动,增强发展源动力
初冬时节,走进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村,一幅村靓、水清、景美的鱼米之乡生态画卷映入眼帘,这是该村推进“党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级骨架强壮的一个缩影。
麻阳寨村充分发挥支部主体作用,将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按照股份制管理模式投资150万元发展集体鱼塘养殖产业,村集体控股51%、村民自愿入股49%,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探索“村支部+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模式,以“三拉一”方式发展1000余亩羊肚菌产业,增收超过60万元。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偏远山村,到“终有时日露峥嵘”的旖旎水乡,和麻阳寨村一样,宣恩县不少基层党组织演绎着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宣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红艳看来,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来自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这就要求我们把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起来。”
宣恩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选派2346人组建279个脱贫攻坚村级“尖刀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77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全县82个机关单位2781名党员与贫困群众“结对子”,开展支部联建、党员联户、活动联动、文明联创、发展联手、纠纷联调等党建“六联”活动,累计召开院落会、群众会7649场次,走访农户87542户,化解矛盾纠纷近2000次,组织政策宣讲等“讲习”活动超过18000场次。
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5+1”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发展”“车间出租”等6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279个村有望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新突破。
支部“强”、党员“优”、发展“快”、服务“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气象为宣恩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