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初探

2019-04-01王欣李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王欣 李婷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以往高校也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但更加注重专业内容的实践,始终处于重专业,轻思想的状态中,对学生的政治教育缺乏实践的空间,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应统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学生的成绩浮动不大,但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均给予了其不同的思维熏陶,高校应采取多元化的形式构建思维政治的启示模式,基于学生的思维习惯,探寻政治育人的实践策略,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创新路径

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通常都是老生常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到不耐烦,对高校这些政治体系的认同感不强,甚至只做表面功夫,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化,单纯以理论灌输来构建政治体系,学生认知不够深刻,他们的思想与思维已经逐渐的形成定势,此时想要干预颇有困难,高校应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结合新时期的社会人才重组目标,强化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发挥高校的育人优势,整合现有的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特点

(一)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的育人过程中,应将有关的问题落于实处,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契机,通过教师的指引,结合理论的知识在思想政治的互动中,展开自主的辩证,提出有关的独立见解,随后在合作分享中,逐渐的剔除思维的错误点,详细的梳理思想政治的实践流程,学生循序化摸索政治问题,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理论知识的夯实下,思想政治的实践更具灵活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的提出实践的命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主观互动机会,在实践期间进行记录、拍摄,互相给予帮扶、支持,贯彻落合高效的政治时间要求。

(二)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的多样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劳动教育、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虚拟实践等,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教育要求。第二,对象的多样性,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对象都是大学生,但是大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各异,专业性质也各不相同,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都存在差异,这都决定实践育人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对象的多样性。

(三)教育性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使学生在习得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之后,以实践活动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使大学生们实现知识的内化,了解社会的期许和要求,并进而外化为自身积极的行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整个过程都是极具教育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

(一)树立理想信念

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正确的价值理念,用直观生动的事实教育大学生,让他们亲身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内化社会准则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增强了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寻找那些被人们长久忽视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享受过程、认识自我、收获价值,成为更具理想信念的有为青年。实践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把理想信念从入口到入心的过程,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贯彻落实。

(二)激发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办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和享受到改革开放后伟大祖国的深刻变化带给人民生活实惠,城市的建设、农村的发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使大学生认识到一个全面、积极、进步的社会改革全景,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实践,还能对大学生进行"差距教育"。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们体会到,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技术上仍非常落后,那里人民的需要是迫切的,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获得一技之长,才能够为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做出贡献,激发他们的目标型精神动力和忧患型精神动力。

(三)提高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级的活动,它是人们对于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从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整体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但大学生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与其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却呈现出不平衡性: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以一种非理性的态度羡慕别国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既不能静下心来埋头学习、又不能立足现实。与之相伴的是,道德意识淡漠。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十分迫切、现实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认知,仅靠灌输是起不到显著效果的,重要的是使他們认同、接受正确的道德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复杂艰难的问题,当直面这些现实困难时,学生必须立即根据他们已有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进行道德判断、选择和整合,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四)发展综合素质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作为活动的主体,投身于每一项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环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在与社会各阶层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和公共关系方面的能力;实践活动除了有领队老师的悉心指导外,更多的需要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独立开展调查、走访、调研等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不断修正、完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抗压力、思想成熟度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应该迎合当今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进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4(09):22-71.

[2]周志强,袁泉.全程累进式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理念与设计[J].高校辅导员,2016(02).

[3]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4,13(103):186-190.

[4]张艳清.知行相须实践育人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3):10-12.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创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