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蒙古族女子搏克概况

2019-04-01吉喜格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蒙古族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蒙古族女子搏克运动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蒙古族女子搏克与蒙古古代社会的教育、政治、经济、生产方式、战争、娱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蒙古族搏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蒙古族女子搏克运动不但推动和发展了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蒙古族 女子 搏克 摔跤

搏克是蒙古语固有的表现形式(bohe)的汉语读音法,它的含义是拼搏、结实、刚强、战胜等。搏克是蒙古族世代相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是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竞技形态和思想情感的产物。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和学者为了发扬光大“搏克”运动,以科学的态度对“搏克”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搏克的起源、规则、服装、场地等。但唯独女子搏克的研究稀少,这对搏克远动的发展很不利,因为女子搏克是搏克远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尊重整体发展原则和平等对待原则。所以研究蒙古族女子搏克是很有必要的。

一、名称的演变

从古至今蒙古族崇尚力量,在草原历史上,人们把摔跤场上的英雄和大力士称为“孛阔”(力士),到清朝时期称为“布库”(蒙古音译变异),特指专门从事蒙古式摔跤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普遍称为蒙古式摔跤,到了1988年5月1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体委和内蒙古自治区蒙语工作委员会同意把“蒙古族摔跤”的名称被改为蒙古语固有的“搏克”(搏克含拼搏、结实、刚强、战胜的意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打破“蒙古族摔跤”的民族性和区域行的局限性,从草原走向更辽阔的地方使搏克成为全国性大賽的正式项目,从而走向世界体坛。

二、古代蒙古族女子摔跤

在蒙古人的古代社会中,除了男子善摔跤外,也有不少善摔跤的女性。这是由古代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战争和习俗所决定的。特别是古代蒙古社会的长期内外战争,促使妇女锻炼和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蒙鞑备录妇人》中说:“某俗出师不以贵贱,多带妻孥而行自云用以管行里衣服钱物之类。其妇人专管张立毡帐,妆卸鞍马,辎重车驮等物事……。”

妇女随男出师是游生活的特点,也是古代蒙古社会全民皆兵”的必然结果。蒙古的战争不一定每战必胜,也有战败的时候。这时妇女们为了自卫也要与敌人近战或搏斗,这是常有的事。因此,古代蒙古妇女提高自已的力量和技巧是很必然的。关于蒙古女子的摔跤,在《马哥波罗行记》第一六九章《海都女之勇力》一节中说:“国王海都有一女,名称阿吉牙尼惕(Agtanit),鞑靼犹‘言光耀之月,此女甚美,甚强勇,其父国中无人以力胜之。其父数欲为之择配,女辄不允,尝言有人在角力中能胜我者则嫁之,否则永不适人。其父许之,听其择嫁所欲所喜之人(共俗如此)。……基督降生后,1290年时,有贵冑,乃一富强国王之子,勇侠而甚健,闻此女角抵事欲与之角,……由是王子携千马毅然莅此国中,……及其二人即至角场,相抱互扑,各欲扑角力者于地,然久持而胜负不决,最后女仆王子于地……其父远征辄携女与俱;盖扈从骑尉中使用武器者无及其女者也。有时女自父军中出突敌阵,手擒一敌人归献其父,其易如鹰之捕鸟;每快所为辄如是也。”

这是海都女之勇力,也是古代蒙古社会千千万万善摔善战女性的典型。在古代蒙古社会中女子以摔跤来择嫁之事,是蒙古族的一种古代风俗,这可能是古代的抢婚制所造成的。那时候一个女孩,只有嫁给力大出众的男子,才能保护她的安全,使她一生幸福。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末年。从年迈七、八句老人的官谈中,我们还能听到关于女子以摔跤来择配的佳话。由于汉族建封文化的步步深入蒙古地区,因而这种古风逐渐从蒙古社会中消失了。

三、现代蒙古族女子搏克

蒙古族女子搏克的再现绝不是偶然。1984年3月7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系的约苏拉图教师在《内蒙古日报、蒙文版》上发表了“发展女子搏克的倡议书”。《倡议书》强调男女平等的原则、也是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增加新的内容、而且也能够增强蒙古民族的体质。当初约苏拉图老师说《倡议书》能否刊登是个问题一个多月毫无音讯、就算,《倡议书》被刊登也不知道受到何种社会的批评而感到不安。必经目前为止、搏克运动是“男子三项竞技”的核心,也有“女子参加搏克比赛是不合适的”之类的批判声音。有幸的是在“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倡议书》被刊登了。报社提倡女性社会地位和作用为目的的国际性节日刊登、也许是为了缓和可能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批评。《倡议书》被广泛接受的同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最终女子搏克迎来了实质性的机会。1984年5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搏克大会上首次出现了由该校6名女生组成的女子搏克队、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总体上人们还是对女子搏克今后的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首场女子搏克比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对女子搏克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6月呼伦贝尔盟巴尔虎左旗举办了首届女子搏克比赛,从而使女子搏克短时间内普及。这意味着女子搏克已从校园走向社会。

结语

蒙古族女子摔跤从古至今,历经沧桑而不致泯灭,因它不仅与蒙古古代社会的教育、政治、经济、生产方式、战争、社会娱乐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与草原游牧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它对增进人民的健康水平,丰富草原牧民的精神生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女子搏克的复兴,说明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今天我们挖掘民族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历史赐予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女子搏克”会在更大的区域内发扬光大,一定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

参考文献

[1]冯承钧.马可·波罗行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冯承钧.多桑蒙古史·上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吉·达姆丁.蒙古式摔跤[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4]李·巴特尔.搏克[M].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5.

[5]朝克图.搏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作者简介

吉喜格玛(1986.03—),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鄂温克旗,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蒙古族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蒙古族风格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和谐观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关于新疆蒙古族服饰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