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素养之我见

2019-04-01潘柯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文素养教学

潘柯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是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评价建议、高考命题、教材编写等都把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依托和主要考量标准。可见,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还是到教学反思都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关键词:语文素养 教学 语言能力

一、何谓语文素养

历来对语文素养的界定众说纷纭,各家博采众长,但归纳起来核心点不离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修等)、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文化品味、审美情趣、语文学习习惯、方法等。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极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我理解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整合语言知识,发展提升思维、在语言作品的审美鉴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最终达到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以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起点

(一)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就是字、词、句的学习与积累,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但同时常常最容易被忽视。当然,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还要用默写,听写等手段加以督促检查,学生在语言积累这块做得很好。但是到了初高中,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积累,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自学能力。老师在学生语言积累这块有所淡化。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课标要求学生至少掌握3500个常用字,小学阶段的积累远远不够,更何况初高中文言文篇目增多,学生需要大量积累文言字词才有可能读懂文言文,才能去鉴赏语言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字词积累。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当然,在教学中不应该逐字逐句讲解文言字词,但是应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疏通基本文言字词,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结合作品重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补充讲解重点词句。

(二)谨防陷入语言课的泥沼

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在言语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言语形式,但是不要把言语形式独立出来做专题讲,孤立地讲解修辞、句式、艺术特色、语言结构、语法、语用等语言知识。这样单调、乏味、抽象。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而且课程标准提倡要淡化语言知识讲解,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谨防陷入言语课的泥潭。当然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讲,不过采取随文讲解的方式进行。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在分析到这里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埋伏铺垫的手法。这句说明了秦军和晋军驻扎情况,一个在函陵,一个在氾南,给烛之武游说秦军提供了可能。这里就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在此处随文讲解埋伏笔手法,学生容易学懂,印象还深刻,一方面有利于鉴赏文本,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做了一个写作技巧的讲解。

三、以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归宿

(一)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素养

在积累语言字词句中,分析言语作品,发展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语言运用中获取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啊、不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在具体的言语作品分析鉴赏中逐步练就欣赏作品与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且最终要上升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高度,进一步理解中化优秀文化,理解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发扬、传承文化,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融合指导现实生活。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我们领略了烛之武的高超的辩论艺术的同时也深刻领会到他炽热的爱国情怀等。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基本词句的掌握到精神的领会,文化的理解的高度,最终让学生去传承文化,并能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指导现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和审美品味,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积极健康成长。

(二)谨防“错耕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语文教学本来就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孤立地大谈特谈思想教育,脱离语言学习,脱离文本分析,最终荒了自家的地,语文课变成政治课。我们应该立足于具体的言语作品本身,根据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分析,水到渠成地、艺术化地进行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文素养,最终又要回归到语文素養上,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如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陈爱鹏.《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08:99.

[2]潘雨欣,徐柯平.从《烛之武退秦诗》课后习题看语文课程的改革[J].课文研析,2014:98-101.

[4]郝敬宏.项目引领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录—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J].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2014:41-43.

[5]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和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语文素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