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2019-04-01苏国秀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苏国秀

摘 要:针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引起数学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创新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掌握相关概念,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缺乏创新意识,学生思维会过于局限,无形中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来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要补充授课内容,简化教学过程,来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要预留下充足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研究

创新意识的产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有计划性的做出培养。需要学生认清自身的主体地位,完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习惯,在问题的探究中、在理论的验证中、在愉悦的氛围中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产生创新的欲望,提高创新的能力。师生双方协同合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收获意外惊喜,成功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对此,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一、启发学生创新灵感

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主动创新,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绝不过多的干扰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而是会给予他们体验的机会,想象的空间,创新的条件,借此来促进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给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对其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大有助益的。如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二、质疑激励学生创新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对隐藏在事物背后原委的思考,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再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以后学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也越来越会提问题,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如在教学用两种方法解答除法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植树节这天,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去植树,每班40人,共植树24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学生很快列出了两种算式:240÷2÷40或240÷(2×40),因为这两种列法与例题思路相符。这时有的同学突然提出:“为什么不用240÷40÷2呢?”传统上讲,240÷40是没有意义的,这两个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但我没有否定他的说法,而是表扬他爱动脑筋,又鼓励同学们就这个题进行讨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有的说:“我把两个班的学生每2人分成一组,这样可以分成40组,先把240棵树平均分给40个组,在平均分给每组的2个人。”还有的说:“我先给每个班的40人都在另一个班找到一个好朋友,先平均分给一个班的40人,再由他分给他的好朋友!”多精彩的解释!一個问题的提出引发了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思考,学生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必然会萌发出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数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创建好的自学环境

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感知材料和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先出示学习方法:关于圆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圆锥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课文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给出学生学习方法,“关于圆锥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又问:“关于圆锥,我还想知道什么?”面对新知识,先想一想:新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我想知道些什么?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迸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源泉。体现学生主体性时,注意突出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如优等生指导学困生学习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学困生受优等生的影响,能加快学习进程,增强自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学生创新意识如何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邹雪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11(10):20-21.

[2]曾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24(07):88-89.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