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2019-04-01全万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

全万东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一再强调,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师生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很大的调整。体验教学法与课程改革理念提出的要求相一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加深了他们的学习体验,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离教”问题,教学有效性也因而获得了大幅提高。对于体验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教师需要不断的研究、总结,将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 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

如果说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那么中高年级的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数学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一味的理论教育不仅无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还会使学生逐渐厌倦。体验教学法的到来使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学生的参与性更强,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运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组织情境体验活动

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点时,应以其实际应用背景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为入手点,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往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教师关注的更侧重于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否应对试卷上的问题。显然,这一教学的出发点是错误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认知、实践,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例如,以《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一上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我们去超市都会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书包35.5元,一个文具盒12.5元,一个水杯22.5元,一本童话书30.5元……那么,如果这些带小数点价格的商品你想买双份或者多份,价格该如何算?以上举的这些例子,你能不能准确算出如果买三份的话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我则在教室内巡视,之后找不同做法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示。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背景,引入了小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当中。

二、组织感官体验活动

体验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应尽量调动起学生的各项感官,使他们的身心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触摸知识,感悟知识。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是很难通过这样的学习理解的,教师还应将他们的手、脑调动起来,通过操作来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和课堂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各边的长度,通过自己的测量数据得到结论:长方形两条比较长的边的边长(这里可以教导学生们称之为长)是相同的,其他两条边长较短的边的长度是相同的(这里可以教导学生们称之为宽),而正方形四条边的边长都是相等的,然后引出:“我们把比较长的边长叫长,相对的较短的就叫宽,而四边形的边长都是一样的。这也是长方形与四边形边长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周长的概览,告诉学生们,“周长是所有的边长相加起来,那么,现在大家通过长方形与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有没有发现什么可以简便的方法?”这时候,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回答:“正方形是四个边长都是相等的,因此四边形的周长就是边长乘以4”,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教导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长方形的周长呢?”根据,长方形的两条长是相对的,而两条宽是相等的特征,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是等于长加宽乘以二的计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讲解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所学知识的特征,然后再对学生根据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知识深层教导总结,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善于根据自己的动手得来的知识点進行总结。

三、组织探究体验活动

体验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于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更多的是由他们来自主完成,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预。组织开展探究体验活动能够给学生更多交流、意见交换的空间,锻炼他们的思维。

如题: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数学试题,在讲评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比如:有学生先通过求卖出的苹果数量,来求原有的苹果数量。还有学生先通过求筐和苹果的重量关系,来求原来苹果的重量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解答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组织应用体验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传授数学教材上的数学理论知识并非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数学课程开设的初衷。因此,除了向学生讲解分析各个数学知识点,我们还应为学生提供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通过布置这样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对所掌握的扇形统计图知识进行应用:当一周的家庭小主人,对家庭一周的开支进行记录,并用扇形统计图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做成一周家庭开支统计图。如此,便给学生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了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大大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应提高对体验式教学的重视,让学生在教学中收获愉快的体验,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文霞.体验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J].思维与智慧,2016(20):18.

[2]金桂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J].学周刊,2015(14):157.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
我们爱数学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